中共拟建国际碳交易平台 行政控制价格

人气 1532

【大纪元2021年10月06日讯】(香港大纪元记者李蓓综合报导)中国两个省正在计划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经济区国际化碳排放权交易平台,以中国价值上万亿元的碳排放权交易,吸引外国投资者投资其新兴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海早前也提出要将碳金融纳入到其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系,建成国际碳金融中心。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已于2021年7月16日开市,然而专家指出,这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控制,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价格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听新闻:

(听更多请至“听纪元”平台)

9月14日,中共广东省政府发布一份方案,提出要探索建设“期现联动”的国际化碳市场。其中说,要研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港澳投资者参与广东的碳市场交易,建立碳排放权跨境交易机制。

中国媒体“证券时报网”援引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潘聿航的话表示,“大湾区碳市场的建设依托珠三角独特的区位特征,在碳排放权跨境交易上,可以引入港澳地区国际化的投资者;其次可以打造成熟的碳交易平台,开发绿色金融产品。”

此前在9月3日,海南省政府也宣布要推动设立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场所。这份文档中提到,将积极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QFLP公司可以向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PE)和风险投资(VC)等市场投资。

最近,中共当局加快了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公司的审批,对华尔街等国际大投行敞开中国金融市场,目前已有3家获准。相对于有不同限制的外资合资公募基金QFLP,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募集海外和中国资金,在中国进行投资。

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7月16日正式开始上线交易。首批纳入碳市场覆盖的二千多家重点排放企业,都集中在碳排放占比最大的发电行业,其碳排放总量超过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8月3日,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在接受中共官媒中新社专访时证实,全国碳市场从发电行业开始,目前规模已经超过40亿吨;未来碳市场覆盖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到钢铁、建材、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工业行业,最终中国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会超过100亿吨。

按照张希良给出的未来10年每吨二氧化碳15美元计算,仅中国碳排放权市场一项,市值就将近1万亿元(1500亿美元),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增长。

在9月21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发言中,习近平再次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在去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也做了同样的承诺。

专家:中国碳排放交易价格非自然形成

不过,根据上海环交所9月30日的数据,自7月16日上线以来,中国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两个多月的总交易量只有1764.90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01亿元(约合1.24亿美元)。

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截至目前53个交易日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价格为45.38元(合7.04美元),这与中国碳排放市场框架设计中的测算,即目前中国全经济尺度的边际减排成本的7美元,基本处在相同水平,而碳排放市场价格必须要高于减排成本时,这个市场才能起到作用。

香港金融分析师蒋天明对大纪元说,从目前这些数据来看,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价格,都显示这是一个不成熟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也没有任何指导意义。

她表示,中国碳排放市场才建立,价格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参与者也不够多,所以这个价格没有说明性。“如果现在中国碳排放交易价格不是自然形成的价格,那么这个价格就没有任何指导性,也没有任何指导价值。”

另外,这个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控制,并没有完全市场化。“中国的很多价格完全都是政府指导价。政府干预的时候,市场参与者自然也就不会多。”她说。

在最新一期《管理世界》上,张希良团队承认,中国的全国碳市场在初始阶段,总体上基于强度,而不是一个基于总量的碳市场,它兼具碳税和补贴两种政策激励效果。

【延伸阅读】

什么是碳交易

碳交易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一般以二氧化碳当量(每吨为一个单位)来定价,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按交易标的物的不同,碳市场可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抵消信用的市场。
配额市场是基于总量控制机制下的排放配额,中国的全国碳排放交易平台,基本是基于这种机制。上线交易的第一批中国电力企业,都是中共当局无偿配给的排放额度。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碳排放情况,决定购买不足的、还是出售多余的。

另一种是基于抵消信用的核证减排量,是政府基于减排或者吸收温室气体专案而生成的核证减排量(CERs,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中国目前采取企业自愿减排申请制度。

碳金融

碳金融是指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资、融资,以及其它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简单讲,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进行现货、期货交易等的一系列金融活动。

绿色金融包括哪些领域

根据毕马威(中国)在9月份发布的报告,目前全球发展较成熟、规模较大的五个绿色金融领域,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排放权交易市场、ESG投资和绿色保险。

报告说,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近12万亿元,为全球最大存量规模。

ESG投资,是指有关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Governance)的投资。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首播】专访程晓农(8):气候变化是伪命题?
谢田:碳定价碳税的左右搏击与大国博弈
【名家专栏】增税堵住中共碳交易计划漏洞
碳定价制度 台环保署:采碳费先行专款专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