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从眼睛看出五脏健康 2个动作逆转眼睛老化

文/梁真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太长,用眼过度,容易造成眼睛老化。(Shutterstock)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太长,用眼过度,容易造成眼睛老化。(Shutterstock)
人气: 1051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太长,造成用眼过度,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和眼睛老化问题。中医有“五轮学说”,认为眼睛与脏腑健康互相关联,在眼睛老化部分也有独到见解。快来看中医怎么预防和改善眼睛老化。

中医眼科有“五轮学说” 一眼看出眼睛与脏腑的问题

加拿大公立学院中医教授刘新生(Jonathan Liu)指出,《黄帝内经》提到,眼睛从外在的眼皮到内在的各结构,它是分别属于不同脏腑的,这与五行、五脏有关。说明眼睛解剖、生理、病理,指导眼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是五轮学说。

血轮:内外眼角也属于血轮,对应着心脏。观察内外眼角血管的丰富程度,它代表心经有没有热,有没有心血虚的状态。

气轮:白睛多是巩膜,对应着肺,代表气血。如果巩膜局部出现像血丝、蓝斑的状况,就要注意是否肺部有问题。

风轮:黑睛是指眼睛,对应着肝,一般讲肝开窍于目,肝血虚、阴虚都会影响眼睛视力。譬如出现视觉异常、变形、飞蚊,甚至失明,都要考虑是否和肝脏有关。

水轮:眼睛中间的瞳孔,对应着肾,肾气不足、虚弱都会造成视力异常,会影响视觉。

肉轮:上下眼脸属脾。譬如现在医学说的重症肌无力,被认为是部分神经递质出现失常。但依中医看就是要用补脾胃来治疗重症肌无力,当然效果是不错的。

黄帝内经中提到五轮学,就是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当然除了五脏和眼部相关外,其实经络系统和眼也有直接关系。

眼睛与五脏对应的五轮学说:水轮、风轮、气轮、血轮、肉轮。(健康1+1/大纪元)
眼睛与五脏对应的五轮学说:水轮、风轮、气轮、血轮、肉轮。(健康1+1/大纪元)

眼睛老化的原因:伤气、伤阴

现代人多有眼睛干涩甚至提早老化的问题,这与现代科技是有关的。因为古代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基本上不太熬夜,而且也没有电子产品。现代的人常因为学习、追剧、玩游戏等原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实际上对眼睛是有害的。

从中医来看有两方面:

1. 阳:和元气、真气等能量有关。

现在白内障年轻化,白内障正是因为过多消耗能量所致。早老是真气衰弱,伤气。刘新生指出,特别是肾气,肾气的强弱会影响人体的屈光系统,而屈光系统和人体衰老、过度使用都有关。

2. 阴:血管中运行的血,以及元气的精华,如肾精,还有津液。

当眼睛经常直视发光体,不仅会使眼周肌肉痉挛,还会造成眼睛干燥。因为长期注视事物容易忘记眨眼,会造成眼睛丢失水分,水分就是指津液。长期下去,眼睛会出现伤阴的状况,伤阴是指血、精、津三者。它们相互在人体内不断流动进行交换,所以只要伤及其中一样,时间久了,三者都会受到伤害。

眼睛干涩疲劳,最容易忽略的眼睛自救警讯。(Shutterstock)
用眼过度会造成伤阴,使眼睛干涩疲劳。(Shutterstock)

快来动一动脖子 2动作逆转眼睛老化

现代人的眼睛老化问题呈现年轻化的发展,刘新生提醒,应避免过度疲劳,疲劳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操劳,当过度疲劳造成身体透支时,就会影响眼睛。

另外,有2个方法和动作可以预防、改善眼睛老化的现象:

1. 间歇用眼,做眼球运动操。

长时间用眼造成水分丢失,使眼睛疲劳、干涩,甚至持续出现眼周肌肉痉挛。当肌肉不能正常收缩,就会造成视觉异常,基本上近视眼早期就是这么形成的,因此间歇用眼非常重要。

电子产品的强光会刺激眼睛,影响视力健康。看屏幕时要多眨眼睛,结束时看远处,让双眼放松一下或是按摩眼睛。刘新生建议,平时可做眼球运动操,让肌肉放松,改善房水循环。

● 眼球运动操:先闭目,逆时针、顺时针各转5次,然后睁开眼睛再转5次。

他解释,这时因为处于放松的状态,也没有强光刺激,所以效果非常好。

电子产品的强光会刺激眼睛,影响视力健康。(ShutterStock)

2. 调整坐姿,做颈部放松运动。

颈椎长期过度前弯,会使位于颈部后方的风池穴上的4条小肌肉紧绷。椎动脉会从侧面迂曲进入大脑,这4条特别紧绷的肌肉会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缺血而影响眼睛血液供应。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的过度弯曲,会导致退化加快,而颈椎退化会影响局部的血液供应。

要放松颈部肌肉以改善血液供应,有一个简单的动作。

颈部放松运动:头竖绕阿拉伯数字的8,每次20~30次;另一个是头绕横8,可以活动到深层肌肉和下颈段,每次30次。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眼睛喜欢紫色食物?补充4营养击退青光眼、白内障

· 视力下降能恢复?2个眼球运动 告别视力老化 

· 叶黄素能防眼睛老化 “这些食物”帮你补

责任编辑:李清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