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改写外籍渔工血泪劳动环境 中正大学获补助

台湾远洋渔业不论是规模,还是捕捞实力皆在全球数一数二,但你知道这些餐桌上的海鲜,可能来自外籍渔工的血汗?(中正大学提供)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1年08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撷璎台湾嘉义报导)台湾远洋渔业的血汗劳动屡被国际点名,许多随船监督的海上观察员也被迫不敢说出船上血泪真相。中正大学团队甫拿下国家型重要计划,将透过科技智慧观察纪录,为台湾建立一套透明、可稽核且不能被窜改的海上聘雇管理模式。

台湾远洋渔业不论是规模,还是捕捞实力皆在全球数一数二,但你知道这些餐桌上的海鲜,可能来自外籍渔工的血汗?中正大学跨领域团队日前获科技部“2030跨世代台湾社会发展政策研究计划”补助,三年内将与9艘远洋渔船合作,运用科技观察记录并分析海上过劳、霸凌及职安等问题,为台湾远洋渔业建立一套透明可稽核的聘雇管理模式,建立海上合宜劳动政策,翻转台湾远洋渔业的血汗污名。

在全球远洋渔业中,如鲔鱼、鱿鱼等特定鱼种,台湾拥有近1100艘的船队。然而,台湾远洋渔业却屡遭国际舆论点名,包括渔工超时工作、遭扣留身份证件、船上管理涉及暴力、不当苛扣薪资及饮食安全卫生等赤裸剥削。

去年台湾渔产品更首度被美国劳动部列为强迫劳动清单,重创台湾国际人权形象。而海上渔工人权也受到监察院及国家人权委员会高度关注,提出渔船涉及强迫劳动的调查报告,更突显远洋渔业体质改革是台湾迫切解决的议题。

高风险、高强度劳动且封闭的工作环境,加上不透明的跨国招聘和管理模式都是让台湾远洋渔业变成血泪渔场的原因。“海上工作必须长期生活在船上狭小的空间,出海一趟可能三个月、半年,甚至一、两年脚不落地。”中正大学劳工系副教授刘黄丽娟说,除了面对多变的气候、海象及年年提高的渔场入渔费,远洋渔船进入渔场后从下钩到上钩、渔获保存等密集捕捞作业,也高度依赖人力,甚至无法随时中止,让捕捞作业更难比照陆地上法定工时的规定。

“如何改善船员工作与生活环境,同时减轻海上劳务管理的压力,科技扮演重要的角色。”刘黄丽娟与中正劳工系教授王安祥、资工系教授游宝达、资工系熊博安组成跨领域团队,提出“以科技完善海上人权保护与永续发展:建立以人为核心的远洋渔业合宜劳动政策”计划,藉由实际的行动研究,重建远洋渔业从外籍渔工聘雇、训练到登船工作的生态系统。

中正团队首先与有意洗刷强迫劳动污名的台湾区鲔鱼公会合作,征求远洋渔业船东的意愿,规划在船只的甲板、走道上装设摄影机。接着由中正团队运用行为辨识、区块链、大数据分析等建置系统,即时记录船员休息、工作时间与渔捞动作,并从搜集的资料中分析海上工作行为,“我们甚至可从肢体动作的影像判读是否过劳、遭霸凌及危险动作等问题,并提出预警。”

目前担任行政院防制人口贩运及消除种族歧视协调会报委员的刘黄丽娟,6年来多次往返渔港,与船东、船员坐下来面对面谈话,也拜访来源国政府部门、当地中介、移工团体并建立信任基础。中正大学表示,科技部今年针对台湾未来10年可预见的重要政策议题,征求“2030跨世代台湾社会发展政策研究计划”,全台包含中正大学仅5个计划获得3年约1500万元补助。近期中正团队也着手进行渔船实地勘查,期许能改善远洋渔业生态的结构性问题,让渔业共好,朝永续发展前进。

责任编辑:昌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