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在美投资3纳米 专家:有政经双重因素

人气 813

【大纪元2022年11月29日讯】(大纪元专题部记者黄芸芸采访报导)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21日表示将要在其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投资生产3纳米晶片。此言一出,引发影响台湾半导体业核心竞争力的担心。也有专家学者认为,台积电的最重要研发团队仍在台湾没有改变,不影响竞争力。

台积电掌握最重要研发资源

半导体业的财经专家暨资深媒体人徐嵚煌11月25日对大纪元表示,“台积电的‘N减1’模式,是指保留最先进世代晶片在台湾,再到海外地区生产后一代晶片,这个原则没有变过。所以当张忠谋公开表示,在美国要生产3纳米时,说明台湾早就准备好量产更先进的一代,如2纳米或1纳米。”

张忠谋是参加泰国APEC峰会回来后在台北对记者这样表示的。3纳米晶片为目前可制造的最小、速度最快的晶片。

“此外,根据台积电的布局,在美国生产3纳米晶片,主要是供应美国认为比较敏感的产品,必须在美国本土制造。但台湾仍会保有3纳米的产能,加上台湾生产成本较低,如果台湾制造单价较低,其它国家还是向台湾下单,因此,不会抢到在台湾当地产能。”他说。

徐嵚煌指出,台积电最重要的是研发能力,其最强大的研发团队都在台湾。加上台积电每个开发过程,都需要经过设备、材料等繁杂程序。更为重要的是,在台湾本土周边配合的供应链厂商,都是经过多年和台积电共同开发配合,才得以把成本控制下来,这是属于在台湾制造所特有的隐形优势,这部分无法迁移至其它国家。此外,台积电的机器设备,从原厂进来后,已经多次的改机改良程序,加上专业研发工程师等,这都是后进厂商很难与其竞争的原因。

徐嵚煌还透露,所以台积电主动到美国、日本,有一部分考虑是去找研发人才,目前看台积电的海外布局,可以说台积电几乎掌握全世界最重要研发资源。此外,台积电供应商接单目前已经满到后年去,台积电订单仍然维持满档。因此对台湾半导体前景不用担心。

台美关系下的政治外交因素

对于台积电在美国投资3纳米的原因,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大任则有不同看法。他在11月24日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从特殊的台美关系来看,如果美国确实有这样要求,台湾政府虽然希望产业在台湾发展,但有时候很难去主导,不完全是经济因素,也可能会有政治外交考虑。这么大的投资,两边政府都会非常关切这个问题,其中可能有美国国安考虑因素。”

就经济层面来看,吴大任认为,如果台积电要在美国投资,在效率上会有些损失。无论是良品率还是生产成本,在台湾都有比较好的表现,除非台积电把台湾团队全拉到美国,否则将来在生产上的表现还是无法跟台湾比。

吴大任还提到,全球供应链运作方式要打破并不容易,把3纳米晶片移到美国,有可能造成效率上的问题,反而使得将来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即使短期政府还可以补贴,长期如果一直亏损下去,注定要失败。因此他认为,对于3纳米美国设厂的规划,如果从全球供应链角度来看,尚存不确定性。

张忠谋在今年4月19日曾经透露,在美国制造晶片的成本,可能比台湾要高出50%。他说,美国拥有最佳的设计能力,但在制造方面,单位成本高,恐难以在世界市场竞争。

张忠谋驳半导体“去台化”

关于国际上对于半导体供应链“去台化”的言论,张忠谋11月21日说,很多人嫉妒台湾有那么好的晶片生产,嫉妒跟羡慕的人非常多。许多人为了各式各样的理由,不管是国家安全也好,赚钱也罢,都希望在他们自己国家内生产晶片,近期已有许多国家问能不能到他们国家建厂生产晶片,但事实上,台积电不可能把生产分散在那么多地方。

台经院产经资料库总监刘佩真11月23日表示,台积电供应全球10纳米、7纳米以下比重分别占69%、78%;台积电即将量产的3纳米,几乎可囊括全球98%高市占率。先进制程仍是台积电独霸情况下,三星、Intel很难取代台积电,“去台化”的议题难以操作。

责任编辑:连书华#

相关新闻
张忠谋:台积电扩大对美投资 将建3奈米厂
半导体在地化也是全球化 台湾3大优势难复制
谢金河:台湾半导体至少领先全球10到15年
美对中共半导体业3重拳 供应链安全成首要考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