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作中立 乌克兰总统顾问喊话:谴责俄国

人气 1559

【大纪元2022年03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李林清采访报导)美中首脑会谈后,俄国连续攻击乌克兰,乌方燃料库被炸,军营遭袭,重要钢厂被炸毁。乌克兰直接向中共喊话,呼吁北京谴责俄国入侵乌克兰的行为。中共玩中立姿态遭遇瓶颈。

基辅呼吁北京谴责莫斯科入侵

昨天(3月20日)中共外长王毅在安徽屯溪与阿尔及利亚外长拉马拉会谈后,一起面见记者。王毅在就世界各国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所持态度答记者问时称,各国都有权独立自主地决定自身对外政策,不应被强迫选边站队。

他还称,“在联合国大会讨论乌克兰问题时”北京等少数国家投弃权票,是“为了给和平一个机会”,“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时政评论员王赫今天(3月21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共的中立是假中立”,被刺激后,一个不小心就现原形了。乌克兰也很清楚,中共的中立和对乌克兰的承诺都是假的,所以将北京的军,明确呼吁它谴责莫斯科。

3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高级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iak)呼吁北京加入西方国家的行列,谴责俄国的入侵行为。他在推特上写道,如果北京“做出正确的决定,支持文明国家的联盟,谴责俄罗斯的野蛮行为”,它就能在全球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

波多利亚克是在乌克兰一大型燃料和润滑油储存库及一军营被俄国超音速导弹击中后,发出上述呼吁的。

昨天(3月20日),半岛电台新闻网报导说,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少将当天声称,日前俄方首次向乌克兰发射高超音速导弹并弹击中了尼古拉耶夫靠近黑海港口的一个大型燃料和润滑油储存库。

此外,俄军昨天凌晨还用火箭炮袭击了尼古拉耶夫的一个军营,导致至少40名乌克兰军人在睡梦中被炸死。乌克兰马里乌波尔的大型炼钢厂“Azovsta”也在同一天(3月19日)被俄军导弹击中。

中共驻乌大使:中国“绝对不会”攻击乌克兰

波多利亚克在这种情况下向中共发出这种呼吁是有原因的。中共驻乌克兰大使范先荣3月14日对乌国利维夫地方政府声称,中国“绝对不会”攻击乌克兰,而且还会向乌克兰提供经济政治上的支持。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声称,支持范先荣的表态。

王赫指出,中共外长王毅声称中立,与外交部声称的为“乌克兰提供经济政治上的支持”大相径庭啊!前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中共就自己打脸了。

其实,在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明确要求中共表态的同一天,乌克兰副总理韦列舒克也明确和中共外交部杠上了。

3月18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指责美国给乌克兰提供致命性武器,声称,乌克兰的平民“更需要的是食品和睡袋”,而不是机枪和炮弹。

乌克兰副总理驳斥赵立坚 分析:中共中立玩不下去

第二天(3月19日),乌克兰副总理韦列舒克就驳斥了赵立坚的这种言论,并呼吁北京“停止支持正在对乌克兰城市居民区轰炸的俄罗斯!”

他在脸书帖文中表示,赵立坚的言论“完全是不严肃的,配不上一个伟大的受人尊敬的国家之地位!”至于说乌克兰民众需要什么,韦列舒克建议外交部问问上周被“从俄罗斯炮击中转移出来的160名中国学生的意见”。

韦列舒克写道,乌克兰需要的不是毯子和床铺,而是武器,以保卫自己国家的土地。

王赫指出,中共外交部出尔反尔的言论以及其遭到乌克兰的反驳,使其高唱的什么“中立”显得非常滑稽。

他强调,“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也中立,但没人去说印度,为什么?印度并没有口头一套背后一套,他与俄罗斯关系密切是有历史原因的,美国、西方也都理解,并没有不讲情理地强人所难。中共就完全不一样了。说一套,做一套。

“18日拜习进行视讯会谈,美方是希望通过拜习会谈这种最高层级的外交方式警告中共,不要与俄罗斯形成新的‘轴心’,否则会有‘后果’。其实,中共玩亲俄的中立是玩不下去的。”

中共在国内也遭遇反战声音

中共当局奉行亲俄路线,明里暗里支持并援助莫斯科发起的入侵乌克兰战争,在国际上遭到谴责,在国内也遭遇了反对的声音。中共体制内的专家学者与当局的观点相左,主张与俄罗斯切割。

中共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胡伟近日在“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中文网刊文《俄乌战争的可能结果与中国的抉择》。

文章通对俄乌战争的走向进行预测,对俄乌战争对国际格局影响进行研判,最后指出,中国的战略抉择应该是不能与普京捆绑在一起,需要尽尽快切割。

文章还认为,目前估计还有一两周的窗口期,再迟中国就可能丧失回旋余地,必须当机立断。这篇文章在3月5日就成稿了。

今天(3月21日),《纽约时报》报导表示,中美印象主编刘亚伟在报导中说,《俄乌战争的可能结果与中国的抉择》在中美印象网站上获得30万的点击率,社群平台上则有数以百万计的转发。在大陆,政治、学术和经济精英对当局的观点不以为然。

中央社在今天的报导中说,虽然中国境内反对俄国入侵乌克兰战争的人数相对而言是少数,但是他们大都是专家和学者。他们的“观点颇具份量”,“仍被期待可影响决策圈”,促使北京当局远离俄国。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前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韩磊(Paul Haenle)则预言说,随着时间推移,北京最终将与俄国保持距离。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俄乌战北京骑墙?分析:中共走入死胡同
郝平:中共正与西方打一场精神代理人战争?
国际法院令俄停止侵乌 唯俄中法官投反对票
中共驻乌大使称永不攻击乌克兰 国内封锁消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