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寻找竹艺新方向 工艺保存者吁学习日职人精神

工艺家刘兴泽。(刘兴泽工坊提供)
人气: 23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23年0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彭秋燕台湾南投报导)台湾竹产资源丰富,竹材的品质也是最好的,但囿于竹编的制作是纯手工,工序繁复,人工成本高,致使竹编创作者日益凋零,竹工艺保存者刘兴泽呼吁,政府单位需长期规划,学习日本职人精神,从小培养国人的美学素养。

工艺家刘兴泽从小生长在南投竹山,对工艺的制作有极大的兴趣,长大后原本从事竹艺车床,后来跟随国宝籍竹编大师黄涂山学习竹艺。走进他的工作室,触目所以都是竹工艺,琳琅满目,伴随一生,刘兴泽对竹子的喜爱,不言而喻。

刘兴泽表示,相较于一块好的木头至少要百年以上才能成材,竹子则只需三至四年,而且再生能力很强,所以竹材的使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创作上,他总喜欢用台湾的竹子,因为“台湾竹子的保存性是No.1”。

他介绍说,台湾竹子的坚韧性和硬度够,竹纤维也漂亮,日本剑道使用的竹剑曾经是竹山之光。但是现在由于工资上涨,竹剑已经不能在台湾生产,不过,台湾的竹子仍然出口到大陆或日本加工成竹剑销售。

另外,他表示,台湾桂竹制成的竹牙签品质也很好,每支0.01公分一样细,弹性也好,剔牙不易折断。

然而,刘兴泽介绍表示,竹工艺创作的过程繁复,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孤独完成,需要具备很大的耐性和以兴趣做基础。例如制作一片竹篾,经过十几道工序的加工处理,相当繁复,过程中有时还可能弄伤手,耐性是最主要的。

但也因为竹编制作旷日废时,人工成本高,创作者无法维持生计容易半途而废。刘兴泽回忆过去跟随黄涂山学习竹艺时,开课的时候十八位学生,而现在真正专注投入竹艺创作只剩他一人。为竹艺寻找新方向,他认为要长期规划,希望能像日本一样传承竹艺的精神。

他解释说,日本从事工艺传承的是职人的精神,一件简单的东西,他们会做得很密实,但是相对价格也高,不过日本人不会因为价格贵而不买,这就是美学,美学的素养要从小开始培养。

经历数十年的竹编经验,他表示,“竹编的学习永无止尽,每一个技法、每一个阶段在学习的过程都是一种不一样的心态或不一样的技术在累积、不一样的创作在展现。”

的确,一件精雕细琢的皇冠竹编,彷若一幅写实作品,不仅代表创作者的修为与人生经历,更象征人们对造物者的歌颂。唯有根植于这种纯真、纯善、纯美的工艺技术,台湾竹艺才能发光发热。

责任编辑:吕美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