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老护老问题严重

三议员探访身心俱疲年长照顾者 社协倡加强支援

人气 198

【大纪元2023年01月26日讯】(大纪元记者张瑛瑜香港综合报导)区组织协会25日邀请立法会福利事务委员会主席邓家彪、社会福利界议员狄志远、“专业动力”议员林素蔚,到黄大仙探访一名70岁年长照顾者,及其86岁有长期病患的丈夫。

社协批评,政府年长护老者的政策未能对症下药,社区照顾服务不足,亦缺乏紧急支援服务,即使是对年长护老者的新增服务,亦非常象征式,感到非常失望,建议放宽照顾者现金津贴的申请门槛、设立24小时紧急支援照顾者服务及热线等。

70岁的李婆婆本身亦有长期病患,因腰骨劳损、周身骨痛等,要到骨科及糖尿专科覆诊,并受失眠困扰要看中医。其86岁丈夫更因大腿、盆骨、膝盖等多处动过手术,行动不便需坐轮椅,并有认知障碍症、高血压、未能做手术的眼科问题、胃部问题、泌尿问题,要到6科专科覆诊。

丈夫曾入住日间护理中心和政府资助的护老院,但因其精神问题,会大叫骚扰人甚至打架,无奈要回家居住,李婆婆要辞去月薪二万多元的地盘工作照顾,现更因年中无休照顾丈夫,包括晚上帮丈夫去厕所7次,有失眠问题及严重情绪压力,接近抑郁边缘。

政府将向低收入照顾者发放的每月3,000元的照顾者津贴,但是李婆婆现因领取综援和长者生活津贴,未能受惠。

九成照顾者处于抑郁边缘

社协指,2022年已发生5宗照顾者的伦常命案,但是当局提出的未来数年新增的照顾者支援服务,“质及量非常象征式”,当中包括今年10月起,低收入护老者生活津贴3,000元恒常化;建立照顾者资讯网站;今年第二季的全港宣传朋辈支援;今年第三季的24小时照顾者专线;2022/23及2023/24年度增加30个长者日间暂托服务。

政府的2016年中期人口统计显示,香港有15万独居长者,近30万户为纯两老住户,但是如果家人未能提供照顾,长者只能选择轮候社区或院舍服务。截至上月,社署数字显示资助安老宿位最长需等候36个月,2021年有超过6,000名长者轮候期间离世。

社协指出香港“以老护老”问题十分严重,其早前的基层年长护老者调查报告亦显示,近九成照顾者处于抑郁边缘,认为基层年长护老者特别需要获得额外支援。

社协提六大建议

社协引述平机会早前批评港府,没有专门发布照顾者及被照顾者的家庭成员数目、年龄和健康状况、有无申请政府津贴及非政府机构服务等,认为政府缺乏数据作政策及资源规划,未能有效协助照顾者,每次社会出现伦常惨剧才提出关注,未能对症下药。社协建议建立全港照顾者资料库,尽快制定照顾者为本的政策,确立照顾者身份,提供一站式照顾者为本的支援服务。

对于长期照顾体弱或精神健康有需要的家人的照顾者,社协指出现有服务零散,每次申请不同社会服务需要重新填报资料或被评估,加上大部分服务以被照顾者需要为主,亦缺乏一站式服务便利日以继夜照顾家人的照顾者。

2022年《施政报告》提出照顾者津贴恒常化及加至每月3,000元,但是照顾者要符合没有领取综援、伤残津贴、长者生活津贴、被照顾者要经社署评估的为身体机能有中度或严重缺损,并于2018年11月30日或之前已在中央轮候册轮候资助长期护理服务的4大门槛,使措施只惠及10,000位照顾者。

社协批评社署不负责任,政策使2018年11月30日后至今才轮候服务的受照顾者,不纳入受惠范围,建议申请资格应取消需要轮候长期护理服务,让有需要但没有轮候服务的护老者申请照顾者津贴,并提出当局放宽照顾者津贴申请资格。

社协并称,《施政报告》提及今年第三季设立“24小时照顾者专线”,但只有热线没有服务支援,未能及时协助有需要长者,故另外建议设立24小时紧急支援照顾者服务及热线。

社协又提出增加日间暂托及住宿暂托名额、社区照顾服务名额,增设训练及津贴给“长者社区保母”,使照顾者有喘息空间。◇

责任编辑:李薇

相关新闻
港社协调查:逾八成基层长者 预约资助中医服务遇困难
2023年十大贫穷儿童关注政策 房屋问题居榜首
每日数千人到急症室求诊 港医管局调动额外人手应付
香港最低工资增至每小时40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