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李克强之死映衬出威权下中国人的苦闷

人气 2630

【大纪元2023年11月01日讯】(大纪元记者程雯综合报导)“活得郁闷,死得憋屈。我们不都是这样吗?”在谈到中国前总理李克强突然去世的消息时,一位中国记者私下对另一位媒体人这么说。

“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一篇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热传的文章中这样说,表达出许多中国人从李克强的命运看到了与他们自己相似的苦闷、挣扎和无奈,尽管李克强生前曾经达到一个大国总理的地位。

10月27日,68岁的李克强骤然去世的消息瞬时震惊中国和世界。根据中共官方声明,李克强在周五(27日)凌晨零点10分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去世。一天前,李克强到上海“休息”,在“游泳”时发生意外。这离李克强今年3月从总理位置上彻底退休才刚刚半年多一点的时间。

从2013年到2023年,李克强担任中国政府总理,名义上是中国第二号人物,但实际上始终被强势的中共党魁、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边缘化。在现任总理李强上任之前,李克强一直被称为是共产中国历史上“最弱势的总理”。

在关于李克强死因的各种阴谋论流传的同时,中国人纷纷开始各种自发的悼念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众多中国人在悼念李克强时,对李克强记起更多的不是他的政绩(当然李克强作为弱势总理的政绩也是乏善可陈),而是他生前说过的一些“名言金句”,这也反映出因在中共常年的威权和专制独裁统治下,中国人极其缺乏言论表达的自由,似乎正好仅此机会一舒胸中积郁已久的苦闷。

出身平凡,具有那代中国人的典型特征

与习近平显赫的“太子党”出身不同,李克强1955年7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安徽是中国著名的贫困省份之一,他的父亲李奉三担任过安徽省凤阳县县长,母亲名叫曹丽俊,没有更多信息。李家的老家和祖宅位于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

李克强的初中和高中阶段正值“文化大革命”。1974年3月,“高中毕业”、不到19岁的李克强与同时代的成千上百万名城市青年一样被“上山下乡”,他到凤阳县大庙公社插队当了几年农民。

受益于改革开放,得以进入著名学府深造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挽救中国濒临崩溃的经济和社会,中共政府开始恢复“文革”前的社会秩序并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李克强成为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他在1977年考上了北京大学法律系,于1978年3月到1982年2月攻读法律学士学位,他的导师是留学过英国的当时著名的西方政治制度专家龚祥瑞教授。

1980年,李克强所在班级曾经到江苏南京的一个法院实习大约三个月。据悉,1982年的一部电影《见习律师》就是以李克强为原型,以那段见习经历为故事背景。

1988年,李克强又回到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并于1995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是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有外媒报导说,不像后来很多中共官员由秘书代笔写“博士论文”以获得一个“博士学位”,李克强的博士论文是他自己亲自写的,而且还获了奖。

据悉,李克强的英文水平相当不错,可以和外国人直接对话交流。他的夫人程虹,比他小两岁,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教授。据说,这夫妇二人在家时会用英语对话。外媒披露说,李克强在担任总理之前,他就“颇受外国外交官的欢迎”。

大学期间就涉足政治,毕业后进入“团派”

李克强在北京大学读法律系时就担任了校学生会负责人,1982年2月大学一毕业,李克强就成为了北京大学团委书记和共青团中央常委。到1993年3月,李克强已经成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院长。

有外媒报导说,李克强“从一开始就专注于领导力建设”,“通过在共青团的工作,建立起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共青团系统发迹的中共领导人逐渐形成了一个被称为“团派”的中共党内派别,以后来的中共总书记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龙头。

外媒还披露,李克强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非常聪明,但也很谨慎,不愿意因为一句笨拙的话而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冒险”。李克强没有让自己卷入1989年席卷全中国的民主运动,并平稳度过“八九六四”镇压,而他的一些北大同学或校友则因“八九民运”或入狱或流亡海外。

有人披露李克强“不喝酒也不唱歌”,因为“他的目标非常高”,他“非常有理想,非常有野心”。李克强也被“上一代领导人视为是一位聪明的年轻的技术官僚”,尤其受到胡锦涛的提携。

主政大省,重经济轻人权

1998年,还是42岁的李克强被派到河南省,成为共产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省长。河南地处中原,幅员辽阔但贫​​困多灾。李克强促进了那里的经济成长,但也掩盖了艾滋病毒透过非法血库传播的丑闻,并逮捕了活动人士和压制了举报人。

2004年,李克强被提升为辽宁省的省委书记,这个职务比省长的份量更重要,他也愈加得到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赏识。2002到2012年间,胡锦涛担任中共总书记,温家宝任职总理。胡锦涛曾一度想让李克强接他的班成为下一代的中共最高领导人,但是草根出身的“团派”势力不敌中共革命元老家族的势力,最后让“太子党”习近平接替了胡锦涛的大位,李克强则接了温家宝的班,从2013年3月担任总理职务直到2023年3月卸任。

“克强指数”和“李克强经济学”

在中共领导层中,李克强是少有的懂经济、具有真才实学和学术背景的人。在担任总理之前,他就受到国际关注。

据2010年“维基解密”泄露的美国外交电报显示,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在一次与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共进晚餐时告诉美国大使说,中共官方的GDP数字是“人造的”,不可靠,他自己靠查看一些不太可能造假的数据,如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并派出自己的工作人员去调查实地情况,这样来追踪辽宁省的经济动向。这起轶事激起了外界对李克强的坦率和洞察力的兴趣,《经济学人》为此还创建了“克强指数”(Keqiang index)的说法。

在总理任内,李克强提出“放管服”的改革概念,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推动政府职能从“管”向“服务”转变,他还提倡“减税降费”,推动国民创业、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行贸易自由化、向市场放权让利,通过保市场以稳经济和就业。他的这些思想又被称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因此李克强也被国内外普遍认为是具有经济务实主义和 “改革派”色彩的人物。

外界也曾经寄希望于李克强上任总理后,用“李克强经济学”能够为中国带来一场广泛的经济变革。但是,习近平上台后就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强势地位,并开始清洗他周围具有竞争力的其他中共高层领导人。随着习近平新的个人崇拜的发展,李克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保持沉默,被深深地边缘化,并因此成为当时“史无前例”的弱势总理。

曾支持西方思想

在北京大学读法律系时,李克强曾和同学一起将重要的法律著作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英国著名法学家汤姆‧丹宁勋爵(Tom Denning, Baron Denning)的著作《法律的正当程序》(The Due Process of Law)。

与李克强共同翻译这本书的前北大学生杨百揆在2011年谈起李克强时说:“他的倾向很明显是支持西方思想的,他当时肯定不是保守派。他张嘴喊出来的可不是毛语录。”

李克强的夫人程虹在自己的英语教学中专门研究美国文学,她曾于1991年将英国经典政治情境喜剧《是的部长》(Yes Minister)翻译成中文。这部喜剧以刻画官僚挫败和官员傲慢为主题,在中国国内曾引起轰动。

此外,李克强夫妇也把他们唯一的女儿送到美国去读哈佛大学。

“名言金句”

在悼念李克强骤逝的鲜花便条上,在网络留言上,人们最多引用的李克强生前的“名言金句”包括:“长江黄河不会倒流”——这是李克强去年3月在第13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闭幕后在人民大会堂记者会上说到的一句话。他在去年8月到深圳参观时对周围的群众也说了同样的话。

另一句热传的话是“人在干,天在看”——这是李克强在今年2月底卸任总理前在国务院告别演讲中说的一句话。

其它的李克强著名“金句”还有,“有权不可任性”,“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等。

骤然去世留下了更多的无奈和不确定因素

李克强的突然去世引发了阴谋论,这以事件发生在习近平的另一波清洗浪潮期间。有人不禁会问,下一个会是谁?

在大多数中共高层领导人都能活到90岁以上的时候,68岁的李克强却死于心脏病,该消息令全中国和全世界都感到惊讶。中共官方对李克强的死讯先发布了一条非常简短的通知,然后在八小时之后又发布了一则完整的讣告。

随着中国经济慢慢崩溃,中国的城市精英已经越来越感到紧张,担心这个国家会陷入更严重的政治高压和箝制。中国人在安徽、在河南,在李克强的故居和老家,在网路上进行了超乎预期的缅怀和哀悼。有人在讨论,李克强的突然死亡是否会像1976年周恩来死亡和1989年胡耀邦死亡后那样再一次引发一场全国民主运动。

又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娱乐界的非娱乐事件是,马来西亚著名华裔情歌天后梁静茹在2005年发行的一首旧歌《可惜不是你》被下架了,因为歌曲的名称似乎被中国人用来隐喻为:可惜走的不是习近平。

责任编辑:李琳#

相关新闻
小米两海外总经理涉索贿被解雇
俄停美元欧元交易 民众抢购美元抛售卢布
江苏男警校毕业即失业 冒充乘警十多年
李强访澳期待战略伙伴关系 专家:很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