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重新认识情绪(三)

启动身心健康正循环 从平衡肠道菌相入手

社交障碍篇

作者:艾莫隆.迈尔(Emeran Mayer,肝胆肠胃科医师、神经科学家),译者: 毛佩琦

综合研究将肠道细菌谱中的特征模式与自闭症联系起来,指出了新的治疗方法。(Shutterstock)
人气: 45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编者按:焦虑、忧郁、社交障碍(如自闭症)……这些由大脑决定的事,其实根源竟在肠道菌。这让人们重新思考治疗的契机,以及如何在生活上调整自身的肠脑菌系统,让它运作得更好。

接续前三篇文章提到,正常的肠道菌丛能改善焦虑、忧郁情绪,而压力则会让肠道菌失衡,所以平日多留意饮食、保持正向情绪能保健康。鉴于情绪影响行为,本文将谈到,从研究推论:平衡肠道菌是否能改善社交障碍行为。

肠道菌能改变社交行为? 

如果肠道菌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而情绪和肠道感觉又影响我们决定做出哪些行为,那么逻辑上说来,肠道菌是可以改变我们行为的。而如果肠道菌能改变我们的行为,那么肠道菌组成的异常会导致我们出现异常行为吗?如果事实是如此,那么以健康的肠道菌取代异常的肠道菌,是否不仅能改善肠道问题,还能改善行为?强纳森和他的母亲相信这是可能的。

肠道菌丛失衡引发肠道问题 

他们前来就诊时,强纳森二十五岁,他除了有强迫症与慢性焦虑症,还被诊断患有泛自闭症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目前用来称呼自闭症患者的用语)。强纳森跟许多泛自闭症障碍的患者一样,一直有各种肠胃道的问题。以强纳森而言,他经常腹胀、疼痛且便秘。

强纳森在接受了几个广效性抗生素疗程后,症状恶化许多,这意谓着肠道菌丛的改变可能跟他肠胃道症状的发作有关系。

强纳森跟许多泛自闭症障碍患者一样,尝试过好几种饮食法,包括无麸质饮食和无乳制品饮食,但都没有持续的效果。他奇特的日常饮食也对他没有帮助,而这点并不令人意外──他几乎不吃水果或蔬菜,因为他不喜欢蔬果的质地和气味;相反的,他的饮食主要是精制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松饼、马铃薯、面条、披萨、零嘴、蛋白质棒,以及一些肉类和鸡肉。

透过网路,强纳森对于一般的健康议题懂得还不少,尤其是肠道菌相的知识。他读的网路资料提到坏的肠道菌和寄生虫对肠胃系统的影响,他相信自己的肠道症状是肠道寄生虫搞的鬼。

他最近开始接受认知行为治疗来对抗恐惧症与强迫症,该治疗要求他食用自己不喜欢的食物,这使他产生相当大的焦虑感和压力。我怀疑可能是这种暂时的压力让他的肠胃症状恶化。 

自闭患者的肠道菌丛恐异于常人 

我向美国肠道计划(American Gut Project)申请了他粪便微生物群的详细分析。这个群众募资的研究计划取得了数千名一般人士的粪便样本,目的是了解饮食与生活模式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丛。

近年来一连串的研究显示,跟没有罹患泛自闭症障碍的人士相比,泛自闭症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组合改变了,包括较高比例的厚壁菌门与较少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菌群。肠躁症患者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强纳森的粪便分析显示,他也有相同的模式──他的肠道菌丛中,变形菌门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较一般美国人少。然而,由于强纳森的饮食习惯特异、有焦虑和压力问题,还有肠躁症症状,因此我们无法判定他肠道菌丛组合的改变到底是泛自闭症障碍、肠躁症或独特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研究发现 益生菌能缓解部分自闭症行为 

强纳森和他母亲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为了改善心理与肠胃道症状,强纳森是否应该考虑接受粪菌移植,或服用益生菌来改变他的肠道菌相。他们会这么问,是因为最近动物研究的消息如野火一般在自闭症社群中蔓延开来,使很多人对这种实验疗法满怀希望。

高达四成的泛自闭症障碍患者有肠胃道症状,主要是排便习惯改变与腹部疼痛不适,其中许多患者都符合肠躁症的诊断标准。此外,泛自闭症障碍患者的肠脑菌轴也有其他异常现象。他们血液中肠脑讯息传递分子血清素的浓度通常较高。(还记得吗?这种分子有超过九成储存在肠道中,而含血清素的肠道细胞跟迷走神经与大脑有紧密的联系。)泛自闭症障碍患者不仅肠道菌组成有变化,血液中的部分代谢物也是。

最杰出且具影响力的动物研究之一,是美国帕萨迪纳市(Pasadena)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撒克斯.玛兹曼尼恩(Sarkis K. Mazmanian)和萧夷年(Elaine Hsiao)的研究。

他们为怀孕老鼠注射模仿病毒感染的物质,活化它们的免疫系统。这种母鼠产下的幼鼠展现出各种类似泛自闭症障碍患者的行为变化,包括类焦虑行为、典型的重复行为与受损的社交互动。因此,这种所谓的“母体免疫活化模式”(maternal immune activation model)是有效的自闭症动物模式。

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幼鼠的肠道和肠道菌丛都产生变化:肠道菌组成不平衡、肠漏情形变严重、肠道的免疫系统参与度变大。研究人员辨别出一种特定的肠道菌代谢物,跟先前在泛自闭症障碍儿童尿液中发现的代谢物密切相关。当他们把这种代谢物放入母鼠免疫系统未被活化的健康幼鼠体内时,这些幼鼠也出现与母鼠免疫系统被活化的幼鼠相同的行为异常。

最有趣的是,当他们把异常老鼠的粪便移植到表现正常的无菌鼠身上时,接受移植的老鼠也出现表现异常。这强烈显示,来自患病动物的移植粪便能产生可到达大脑并改变健康动物行为的代谢物。

对患有泛自闭症障碍者最重要一点是,研究人员使用人类肠道的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治疗这些受影响的老鼠,结果有几种(并非全部)自闭症状的行为消失了。

这个设计缜密的研究引起人们不少关注且振奋人心,不仅是科学界,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渴望开发新疗法治疗这个破坏性疾病的公司也一样。强纳森和他的母亲也得知此研究,于是他们问我,强纳森是否应该考虑接受粪菌移植,或服用益生菌来协助缓解他的心理与肠胃道症状。

情绪新理论肠道菌能发挥关键性影响 

肠脑轴线不只参与人体内的调节回路(免疫与内分泌系统),更与我们周遭的世界有密切的关联。大脑对各种心理社会影响产生反应,而肠道与肠道菌相则对我们所吃的食物、服用的药物与任何传染性生物体产生反应。整个系统的功能好比超级电脑,整合我们体内与来自外部世界的大量资讯,以产生最佳的消化与大脑功能。(如果出版社提供)

我们对于肠道菌丛与它们跟肠脑互动的理解,一直要到近十年才出现长足的进步。这些理解让我们不得不扩充这些现代理论,把肠道菌丛纳入情绪理论中的第三个关键要素。

这个理论假设:我们以大脑为基础的基本情绪回路,大半由基因决定,出生时已经存在,幼年时可能在表观遗传层次做出一些调整。然而,情绪与肠道反应的完整发展则需广泛的终身学习,在此过程中微调并训练自己的肠脑菌系统,让它运作得更好。

我们独特的个人发展过程、生活模式和饮食习惯,都会调整我们的情绪产生机制,并在大脑中创造出储存高度个人化资讯的巨大资料库。事实证明,我们的肠道菌丛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关键的作用,能让我们产生非常个人化的情绪。肠道菌丛主要是靠它制造的代谢物,来对我们的情绪发挥影响力。

肠道中约有八百万个微生物基因,比人类基因体多四百倍。更令人吃惊的是,人类彼此在基因上差异极小,共同的基因超过九成,但每个人的肠道菌基因组合却有极大的不同,任意两人之间仅有五%的共同基因。肠道菌相替人类的肠脑情绪产生机制,增添了全新的复杂度和可能性。

因为我们的肠道菌丛对我们如何感知情绪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任何能改变肠道菌丛代谢活动的因素,包括压力、饮食、抗生素和益生菌,原则上都能调节情绪生成回路的发展与反应程度。

举例来说,我们在世界各地人们身上看到的、地区性的情绪差异,是否跟饮食与肠道菌功能的地理差异有关?如果新提出的情绪理论正确无误,那么答案是肯定的。

我强烈认为,肠道及肠道菌的参与,对于决定我们情绪感觉的强度、持续时间和独特性,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网站专文)

<本文摘自《肠道.大脑.肠道菌【新版】:饮食会改变你的情绪、直觉和大脑健康》,如果出版社提供>

.肠道菌决定健康!两样东西抑制毒素 减重防糖尿病
.这种水果为何每天要吃2颗?养好肠道菌全靠它
.新研究:西兰花可护肠道 还是溶栓佳品
责任编辑:王晓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