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我的公开考试年代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 , , ,

【大纪元2024年05月28日讯】本文刊出的时候,正值香港中学文凭试(以下简称“中学文凭试”)已经结束,然后英国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测试和普通教育高级程度证书(GCE A-Level)考试相继举行,我想是时候写一下关于我的公开试故事。

回想起来,我有时候晚上做梦,梦到自己为了准备香港中学会考(以下简称“会考”)中国语文科(以下简称“中文”)的读本问题而深感不安(但事实上当年英文科较弱),然后又会梦到自己在试场内“作战”,但过程中出现失魂兼失控的状况,结果从睡梦中惊醒起来,犹有余悸。

在20世纪80年代的殖民地香港,一般青少年完成两年高中课程后报考会考(以下简称“会考”),英文、数学和中文科是主科,也是被视为其中三科最具挑战性的科目。由于不少学生打算完成两年高中课程以后升读两年“预科”课程,预科指大学预备班课程,学术要求大概等于大学一年级,然后报考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以下简称“高考”)。换言之,学生有可能四年内应付两个公开考试。

谈到公开试,有两项重要文件:准考证及考试证书。前者是考生能否进入试场应考的重要文件,后者是考生完成某一个学程的学术成绩证明。本篇文章另一个重要目的是透过呈现当年的考试文物,让读者透过我的亲身经历,重温香港的公开考试历史。

香港采取将考生分派到不同学校应考,以防因为在原校应试而可能产生偏私的状况(注:实际上,因为试场的安排,我也曾在原校应考小部分科目)。当年没有镭射打印机,因此只能够列印英文、数字和符号,不能作中文列印。

准考证。

当年我住在港岛的筲箕湾,因此理论上应试的试场尽量接近居所,但很多时候被派到远离家居较远的试场,又遇到抵达试场的交通较为转折(注:准考证上有位于北角区的云景道及炮台山道的试场,离开炮台山地铁站之后还要乘坐巴士或小巴上山)。

会考准考证必须贴上个人学生照片,各位发现当年我的样子真的有点似未瞓醒一样。然后因为我是学校考生,所以相片左边有校长的签名,并且盖上校印,还有我的签名。

我一共应考八科:中、英、数、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历史、地理和经济。

到了高考的准考证,基本上与会考大同小异,但个人照片及签名的部分消失了。因此考生必须携带身份证出席。以便监考员核对身份。

当时我报考的夜校,早已经由湾仔迁到大角嘴。

大部分试场设于学校礼堂(Hall),但也会使用室内体育馆(Gym)或者班房(Rm)。

科目部分列出E,即是以英文作答。

应考科目没有会考那么多,只有四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历史及英语运用。

会考每科的考试时间,平均介乎一小时三十分钟到两小时左右。到了高考,基本上是每份试卷三小时,而通常是一天考两份试卷,因此上下午共六小时。大家试想一下,三小时不断写,然后中午不能食得太饱,到了下午又连续写三小时,考生大量耗损体力、精力和脑力,加上之前不断温习和紧张的心情,不少人将之比喻为孕妇怀孕、生产至产下婴儿的过程一样的辛苦。

时间转到22年后,当年已推行新高中三年学制及举行第二届中学文凭试,并同时举行最后一届为自修生而设的高考。为了记念这个特别的日子,于是我再次报考,并选择了我最喜爱的三科应试:历史、通识教育和政府与公共事务。

准考证设计与22年前没有显着的分别,只不过由旧式印表机转为镭射打印,因此可以印出中文姓名及试场的中文名称和地址。由于只是为少数考生而设的公开试,因此不能够安排到离居所接近试场应考,结果我分别在九龙的彩虹邨、横头磡和大角嘴应试。还有,比较起1991年的高考,开考和结束时间已经不一样:以往是由上午九点到中午十二点,下午两时至五点;之后改为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一点半至四点半。改到八点半开考,可能是因为避开上班最繁忙的人潮,而且可以与学校日常运作的时段相约。

上图的会考证书,除了列出考生的个人资料和公开试成绩以外,读者会发现在右边的一栏有N和O。原来当年会考取得C级或以上和高考的成绩取得E级或以上,等同于达到与英国伦敦普通教育文凭普通程度(GCE O-Level)的水平。

此外,当年预科英文科的英语运用成绩列印在另一张高考证书上(上图),主要原因是该科的成绩分以四份试卷的表现为依归,加上当年对英文特别重视;因而有别于其他科目只是列出总成绩,该科先列出每一份试卷的成绩,然后再列出总成绩。
另一个观察是1987年考试证书上考生的中文名字,是聘请专人以毛笔字逐份证书书写;到了1991年已经使用中文列印;2013年已是镭射打印了。

最后是考试证书签名的部分,由考试局年代的外籍人士秘书贺勤,变成本地人陈永照,到考试及评核局的秘书长唐创时,反映2020年前考评机构本地化的趋势。现时的秘书长是中国籍的魏向东,他完全没有本地中小学基础教育、教育行政和考评的经验。此外,香港考评局为了生存的需要开辟中国市场,加上2020年历史科“庚子科场案”的丑闻、非教育专业人士政治审查试题和本届考试被“小红书”蹂躏,今时今日考评局的中立、公平及专业水平已经荡然无存,犹如一名等待死者的废柴一样。

【注释】

*以2007年香港中学会考成绩为例,中英文科以七等级(由5*、5、4、3、2、1、U即不予评级)计算,取得2级或以上的成绩的全港考生,中文科占71.7%,英文科占67.5%。数学科以七等级(由A、B、C、D、E、F至U即不予评级)计算,取得E级或以上成绩的全港考生占73.2%。三科主科当中,英文科合格率较低。◇
*
(编者按:文章仅代表专栏作者个人意见,不反映本报立场。)

上期特刊 [15] (April 2024) 游戏答案
1. D, 2. M, 3. O, 4. G, 5. L, 6. H,
7. K, 8. J, 9. B, 10. E, 11. C,12. A,
13. P, 14. I, 15. F, 16. N

文|黄伟国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