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Be Water 知道公民权利 融汇英国社会

你可能行经此平房,却没停步,这是华人聚脚地,互相帮助解决生活疑难的小社区。( Jabez提供)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

【大纪元2024年06月20日讯】坐落伦敦北部的Hackey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s Center外观极不起眼,内驻一位服务英国华人接近半个世纪的资深社工- Jabez。宁静的街道上,笔者随着阵阵麻雀耍乐声的指引,终于找到这华人中心,向Jabez探讨移英香港人所面对的问题和未来出路。

BNO申请人的特点及其审批进展

2021年1月英国内政部推出BNO计划,1月31日正式接受申请。英国政府对接收移民有相当经验,但这批移英香港人跟以往华人移民大不相同,固2021年1月中,Jabez 的Hackney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s (HCCS)与另外两个服务港人英国机构(Hong Kong Assistance and Resettlement Community (HKARC) 和 Hongkongers in Britain (HKB)一起撰写建议书给英国政府,因应港人的特殊情况,提出一系列建议,协助地方政府调整和制定相关政策帮助这批新移民。

Jabez提到,如因政治迫害,以难民身份申请庇护,普遍是年轻人或单身人士为主。这次通过BNO移民英国的香港人,以家庭居多,主申请人年龄约为37-47岁。“建议书中就人身安全;读书(本地生学费和地方学校派位等);房屋;就业;情绪支援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英国中央政府估算移民数目庞大,特别拨款给地方政府及在英华人组织筹办支援港人服务。

BNO经历2年,Jabez从不间断追踪政府数据,BNO刚开始时,新Visa缺乏参照,成功获批较宽松,达99%以上; 当处理个案增多,累积一定经验,衡量准则明确化,获批百分率反而随之降低。“这现象很正常,开始大家不知怎办,审理个案增加,从而辨析那些个案不被接纳等。”

(BNO逐年申请人数及审批率。来源:数据源自英国政府,制图/表: Jabez提供)
(BNO逐年申请人数及审批率。来源:数据源自英国政府,制图/表: Jabez提供)

大部分香港家庭把香港家当转变成现金,带着这笔积蓄和几代人移民到英国。香港政治环境极速恶化,大家带着社会运动心理创伤后遗症而来,情绪未及平伏,却马上要面对衣食住行生活问题,其实压力真的颇大。
离港移英,连根拔起,一切重新开始,如果天有不测风云,积蓄耗尽,其家庭便成为弱势一群,我们可以怎样办?

认知自己在英权益

Jabez提到大众知悉BNO移英人士不能享用福利救济(No Recourse of Public Funds)。香港人一向靠自己,不喜欢摊大手板拿综援,难道走投无路时,要做露宿者?“我不是鼓励大家去骗钱,移英便应知道英国制度,了解这里生活模式,认知公民权利, 适切时运用。”

Jabez提及一位移英专业香港人士,抵英后很快找到兼职,算是平稳过度,一年后发现患有顽疾,积蓄耗尽,,无奈要向香港朋友筹钱,境况堪虞。Jabez提醒:“英国和欧洲国家的福利制度十分看重人的尊严。在你山穷水尽时,BNO条文有相关途径可助解决的。”

当你身无分文,需要向地方政府求助。它会评估你是否符合destitute(贫困)资格,对于合资格人士会在welcome HK fund中拨出大约2750英镑(以家庭为单位)给相关家庭应急。

再者,儿童福祉是优先考虑的( child welfare is paramount),地方政府亦按照Children Act评估机制,协助父母解决孩童基本生活和教育问题。以上两种情况均可证明申请人是贫困人士,通过相关审查,申请人可向Home Office申请撤销No Recourse of Public Funds。

申请撤销No Recourse of Public Funds过程需时颇长亦不容易。政府会审查你过往一年或半年资产,入息和生活开支情况,过程可长达6-8个月。若撤销No Recourse of Public Funds被接纳,随之可申请其他福利救济,例如:家庭成员adult care (需要特殊照顾成年人等);失业救济金; 贫困儿童可获免费午餐等。

传承香港文化 Be Water汇入大海

Jabez提到1973年自己刚来英国时,种族歧视十分严重。当时中餐馆常备垒球棍,铁链等回敬霸王食客,侍应要懂自卫术,保护人身安全。从事社工的他过往十几年主要处理种族袭击,种族私了,警察处理不当等个案。“这些事件是种族歧视的表现,当然英国社会随后渐渐有所改善,现在比以前好很多了。”

香港制度崩坏前,香港人拥有良好公民社会,政府算是耳听八方,容纳不同声音,管理有效。但是,来到英国,香港人成为少数族裔,缺乏根基,如何团结和传承香港文化并在英国落地生根呢?

Jabez觉得保存和传承香港文化固然重要,既已移英,应了解当地文化及其法例,融入本地社会,树立一个来自香港的良好英国公民风范。于此,Jabez建议大家可借鉴其他种族。“如向犹太人,黑人,印度人学习,他们的社区都争取保存自己文化,如自己节日,学校等,他们不仅反对人身攻击的种族歧视,还反对制度上的种族歧视,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政制事务,监察政府。”

服务华人社群40多年的工作中,Jabez觉得第一代华人很聼“阿爷”话,不敢争取且固步自封,第二代没有争取权益的传统,基本上英国华人社区的心态可说是一潭死水。“以往当一个城市建立华人中心,感觉十分了不起,包办当地华人所有事项,“亚头”说了算,完全不受监管。”

Jabez表示2020年后,香港人来英短短两年,已于不同城市建立众多香港人社团,各自关注不同议题,例如:妇女问题,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生活问题,老人问题等等。Jabez建议CIC(民间社团)不能仅仅关注:反歧视,支援妇女,房屋问题,教育等问题,要多一点和其他东南亚社群交流取经。Jabez说:“Be Water,香港人给一潭死水的英国华人社群注入一股活水。但活水不应在潭中团团转,要流向并融汇大海,真正融入英国本土社会。有了这股活水,我对华人社区的未来是乐观的。”

Side story:

1973 Jabez仍在香港求学,却只身前往英国,过着半工读的穷学生生活。当时华人移民大多不懂英文,大部分华人围炉自家圈子,劳碌一生,极少接触当地社会。若遇到英国法律和制度问题,无知而感到徬徨无助。因欠缺英国居民合法权益的常识,就算生活出现问题也不懂向英国当地政府求助。

Jabez在工作中。( Jabez提供)
Jabez和中心员工。( Jabez提供)

Jabez提及一位厨房工友熬了一辈子,好不容易老婆孩子过来一家团聚。Jabez到贺工友新居入伙,看到一家四口挤在小房间里,顿时感触万分:”政府有homeless act,如居所过度拥挤,政府有责任安排合适政府屋的!”有鉴于此,再加上几位志同道合的香港同学,雄心壮志地要帮助弱势社群,于是大家一起创办第一份华人杂志[复醒],第二份杂志是[华人工友]。

当时“华人工友”/内容是一笔一笔人手书写的。( Jabez提供)
详细介绍英国民生政策内容。( Jabez提供)

Jabez和Johnny等几个香港穷学生从策划到内容抄写都是一笔一划丶一脚踢制作出来。

《华人工友》较注重民生问题,希望解决华人因英文水平不高,看不懂法例和福利权益的困境。

Jabez提到在英从事社工超过50年,所以很熟知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演变过程了。

文:安儿

图|Jabez提供

责任编辑:陈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