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国企财务造假 半年至少21家吃罚单

【大纪元2024年06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净综合报导)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被开具“罚单”的国有企业多达21家。6月5日,“国企造假”登上热搜,引起广泛讨论,舆论主要聚焦于锦州港等被查出涉及财务造假的上市国企。

继ST中泰(中泰化学)、ST瑞科(国瑞科技)之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锦州港(ST锦港)6月1日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

据查,锦州港是通过与7家公司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最终达到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利润总额的目的。2018年到2021年,公司合计虚增营业收入逾86亿元。

《大众日报》旗下媒体“第一风口”报导,锦州港只是从严监管的一个缩影——尤其对于有规模和国资背景的企业。随着“倒查10年财务数据”等强制措施的逐步落实,越来越多有规模和国资背景“背书”的企业被查出存在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报导称,在资本市场中,国企曾经被称为股民的“避风港”。在投资者看来,国企有天然的信任感与安全感。而这种背书与信任却成为企业违法违规的“保护伞”。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今年以来,国有企业“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高达119次,较上年同期增加45家。其中被处罚两次以上的企业有35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6家。

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国有企业多达21家,较上年同期增加13家。21家企业中只有ST中泰被出具2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另外,还有7家国企已在今年内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值得一提的是,因虚增收入、欺诈发行债券,恒大地产及其时任董事长许家印被处以顶格罚款,合计罚款41.75亿元。作为恒大地产审计机构的普华永道也卷入案中。近日,普华永道接二连三地丢失审计业务大单,中国石油等上市央企短时间内接连取消与其的合作。

根据Wind数据,2023年,普华永道A股年报审计客户共107家,当期获得的审计收入靠前的中国客户,主要来自金融、电信、工程等行业。前十大客户,三家来自金融业,分别为中国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三家则来自央企,为中国电信、中国石油、中国中铁;另外四家则包括上海医药、上海电气等大型上市公司。

目前,中共当局已将经济安全视为政权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中共国安部已于去年下场“维稳”,声称“将不遗余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原北京律师赖建平此前对大纪元表示,“这暴露了中国经济的现状有多么糟糕,而且当局已无计可施。”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去年至少有138家A股上市公司或相关方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涉及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东等,同比增长79.22%。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中国138家上市公司被调查 逾七成涉嫌违规
中国至少29城市地铁全亏损 总负债4.3万亿
中国假黄金诈骗案宣判 多家信托被坑250亿
跑路前割韭菜?北京卡莫瑜伽连锁店突宣布关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