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为建桥奔波 西螺大桥的推手-李应镗

人气: 115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10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廖素贞台湾云林报导)走过一甲子的西螺大桥,历经中、美、日三国合作才建造而成,而当年担任第一届台南县参议员及西螺镇长的李应镗,则是幕后功臣,他毕生竭力为促成续建西螺大桥而奔走,终因积劳成疾,直到大桥通车为止。后来为了医病,散尽家财。为感念李应镗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馆,在西螺大桥60周年庆,特举办“西螺大桥推手-李应镗特展”。

展出李应堂生平为促使续建西螺大桥的感人事迹及文物~从少年到壮年、求学阶段到结婚生子与家人生活的老照片,张张都是珍贵的历史镜头,还有当时建桥的艰辛过程纪录片及民国42年大桥首次通车典礼,万人空巷的盛况。

李应镗,1909年生于西螺有钱人家,十一岁才上小学,但聪颖过人,五年级时因不满日籍老师侮辱台籍同学,与老师严重冲突,愤而辍学,跳级就读长老教会创办的台湾第一所新制中学—长荣中学,尚未毕业,即赴日本京都留学,因受留日及西方教育影响,衣着考究的李应镗,常手持英国制手杖,风度翩翩,有“英国绅士”美名。

为了促成西螺大桥的续建而从政的李应镗,担任过第一届台南县参议员,及西螺镇第三任镇长,为了美援,担任两年九个月镇长,变卖了三甲多田产。

在李应镗的大力奔走下,西螺大桥终在一九五三年竣工通车,因勤于公务,积劳成疾,直到大桥通车为止。为了医病,散尽家财,1959年病逝于西螺,享年50岁。

南桥北馆,依习俗西螺大桥应取名为溪州大桥,云、彰二县曾为大桥的命名而争执,后来二地父老了然,是应镗先生面谒总统蒋介石及争取美援;西螺大桥能兴建完成,应归功于西螺人,因此命名“西螺大桥”。

(责任编辑:王愉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