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包新闻”秘密大揭露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1月8日讯】据中国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有关规定,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或应邀采访,不得收受“车马费”或“稿费”或所谓的“红包”。尽管规定如此,大多数的新闻发布会或者邀请记者采访的活动,都仍存在赠送礼金的行规。规定只是徒具虚文罢了。

据中新网11月5日报导,媒体记者应邀或主动采访,除非是被拒绝采访,如果没得到一点招待,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主办单位都会以各种形式款待记者,最简单的形式包括吃自助餐,送几本书或小小纪念品,或兼而有之。

一名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或应邀采访通常能得到200元至400元不等的“车马费”或“稿费”。但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这点意思在他一年的收入中只占极小的部分,一般占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以下。所以记者收这种“红包”真是左右为难,不接受又不好拒绝。拒绝了下次人家不请你来,就可能失去了新闻来源。自己收下,数目又不大,却会“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更不能上缴单位,那岂不是“检举”人家?

媒体影响力越大,该媒体记者受邀次数就越多,记者得到的好处也就越大。一个权威媒体或者强势媒体的所得到的“车马费”或“稿费有可能占年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但实际上强势媒体的记者及编辑人数与有礼金的新闻发布会数量相比,还是僧多粥少。很多时候跑会的记者是由资深的编辑安排去参加的,这些资深的编辑能眼睁睁看着小记者将红包悉数装入自己的腰包?所以,能不与编辑分配吗?所以个人所得还是不多。

在中国1万多家媒体当中,强势媒体属于“少数民族”,大多数媒体都是属于县市级媒体,或位于不发达地区,或属于经营不佳的媒体。在中国40多万名记者中,非强势媒体的记者占了绝大多数。

新闻发布会邀请非强势媒体的记者参加,主要是为了造势,否则只有几家强势媒体的记者造不了势,毕竟报道的媒体越多对单位越有利。对于大城市的非强势媒体记者而言,200元的车马费已经不错了,对大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记者来说,这200元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因此,所谓的“红包”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发达地区强势媒体的记者身上。但在不发达地区较强势的媒体,据当地经济条件来衡量,标准则不同。例如,工薪阶层约1000元的地区,一个记者参加一次新闻发布会得到200元,就算是不错了。

红包虽小,对记者腐蚀性却很大。一个记者得了人家的好处,可能就会帮人家宣传,就会想方设法帮人家做有关的报道,即使你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但从整个大局来看,这样的报道对于读者是否公平呢?对于所属的媒体是否尽职了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1993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发布通知,禁止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接受被采访或者被报道者的任何礼金,不得向被采访或被报道者索取财物,各单位也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赠送礼金和有价证券。同年,国务院也发文通知,禁止新闻发布会以任何名义向记者和新闻单位赠送礼金、有价证券。这些通知至今仍然有效,但实际上只是一纸空文。

绝大多数的新闻发布会或者邀请记者采访的活动,都仍存在赠送礼金的行规。即使中央级重要媒体或著名的媒体对外宣传自己时,也免不了要以现金或商品来赠送给记者。

组织者送礼金的目的,一方面是因为请记者辛苦来一趟,觉得对不住人家,所以表示一点意思,如果不意思一下,以热情来招待对方,长期地笼住对方,建立起感情,恐怕有许多人因为种种事情来不了,活动可能流产,主办者就会没有面子;其次是要求对方报道自己要发布的新闻;另一方面,是要求对方真实地报道自己公布的新闻。不过也有少数的新闻发布者要求记者为自己说过头的好话,多渲染一下。

还有一种比红包更严重的行贿方式则是由被采访者或单位全包或部分包的外出采访活动。这种采访后的报道,依据中国有关部门明文规定属于“有偿新闻”。但很多新闻单位,由于自己无力支付或者不愿支付采访经费,因此鼓励记者主动寻觅这种采访机会。(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山西一村委主任贿选金额近两百万人民币
SARS后感
少女偶像霍建华拍戏坐轮椅 制作人包红包冲喜
张忠谋:台积电明年分红配股比今年多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