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岛语族工艺之美 史前馆展出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26日讯】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台北报导
随着台东南岛文化节活动登场,由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策画的主题特展“南岛语族工艺之美--编与织”,也以让参观者可以亲手触摸的展览特色,把布农族在八部合音之外的另一项生活艺术,生动地展示在国人面前!
 
史前馆馆长臧振华表示,一般人都以为布农族只有八部合音,实际上布农的织布艺术也极具可看性。在这次的南岛语族织布之美展区里,即以布农织布工艺为主。透过对布农文化的深度探索,以及各种跟纺织图纹有关的神话与传说故事,展出台东布农织布工艺在族群迁移的历史过程中呈现的差异。同时,也就纺织的素材与技术面,由早期苎麻的处理、染色以至于各种图纹的织法,一一详细介绍。
 
史前馆展览组乔宗忞表示,为了让参观者更深刻理解布农织布的特色,这次特别规划了纺织素材的触摸区;另外,还特别商请台南艺术学院制作了一支长三分钟的动画,介绍纹样与织布的产生。对于布农织布的重要代表人物,则区分成几个主轴。
 
其一是现年八十一岁的余荣妹,据说日治时期曾经禁止纺织工艺融入部族特色,所以布农织布的传统精神一度出现断层,所幸生于日治时期的余荣妹以一生不辍的织布工作,得以将祖先的传统技法与精神保留下来,而且以布农常用的菱形织纹为基础,研发出各种新美术图纹。
 
其次是为余荣妹成立“麻打黑丝”工作坊的李天送神父的故事。“麻打黑丝”的成立,原是为余荣妹这类传统织布工艺家寻找文化产业的出路,同时鼓励年轻人加入学习。后虽因销售成果不理想而逐渐没落,却也培养了许多传承者。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对整体布农文化有卓越贡献的胡金娘,这位在雾鹿国小教书的文化工作者,尝试将布农织布纳入学校课程教小朋友织布,所以,展览中也展出小朋友的作品,以及记录小朋友对织布的心得。
 
史前馆馆藏、由布农部落制作的三匹大型织布,也在这次特展中悬挂于天花板上,长约四、五米,宽约一、二米,取名《长虹》,象征布农传统信仰相信的,看到彩虹就不会有大灾难发生。“南岛语族工艺之美——编与织”即日起在史前文化馆展出至明年元月四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吕秀莲:台湾已非边陲小岛 台湾茶享誉国际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加国亚省班芙公园梦莲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