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

戏曲的形成和成熟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表演成分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着。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分,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撚兰卧泳鐢。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大陆考古工作者近日在山西朔州市发现一处以戏曲为主要内容的元代墓葬壁画。文物考古专家称﹕中国北方一带历来发现的墓葬壁画多为狩猎图﹑出行图﹐以戏剧人物为主要图画者实属罕见。据中新社报导,此壁画墓位于山西朔州市区西关一带﹐墓为砖室﹐平面呈方形﹐穹隆顶﹐墓室南侧为墓门。墓门内西侧有题记﹐只留有元代成宗年号“大德”二字﹐可证实属公元一二九七至一三0七年间的墓葬。
  • 新舞台“新传统”系列将于十一月登场;新舞台今年特别推出包括京剧、昆剧、越剧、传统戏曲等多种剧种,馆长辜怀群特别推荐自一九九四年就从未来过台湾的“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这也是新传统系列首次自己引进的表演而不是和艺术经纪公司合作,主要是因为剧团及演员都值得推荐。这次新舞台“新传统”系列将于十一月五日起先推出上海昆剧团的表演,引进的雅韵艺术传播公司负责人贾馨园指出,这次推出五场二十多出折子戏,许多折子戏早已看不到了;而演员更有逾花甲大陆国宝级演员如蔡正仁、岳美缇、计镇华等。
  • 皮影戏也叫“皮影”、“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 大纪元记者雪莉马里兰州报导/十一月初﹐台湾青年戏曲访问团与华府美京中华国剧社在马里兰大学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联合公演。
  • 】“中国金唱片奖(CGRA)”是国内唱片(音像)界、音乐界经批准冠以“中国”名称的权威性行业大奖,主要奖励国内唱片界、文艺界在音乐、曲艺、戏曲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艺术家、音乐人及其作品。本月11日,金唱片奖在停办8年后公布了第四届获奖名单。但记者从目前的获奖名单中发现,例如摇滚类专辑奖、摇滚类男艺人奖、摇滚类乐队奖,以及专业类音乐人奖、音乐录影带奖、录音奖都是空缺,而其他的奖项种类,最少也是两张专辑或是两个人获奖。对于如此大的反差,记者昨天采访了金唱片奖组委会。
  • 海瑞一生无私为民,清廉至极,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能为民请命,冒死进谏。正是这种敢触龙颜谏君王的凛然正气,使他千古留芳,许多后世文艺作品都描写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他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 中国戏曲脸谱作为一种戏剧的化妆方法,是在唐宋涂面化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宋涂面化妆又是从更早的面具艺术那里发展来的。面具的渊源可追溯到那遥远的远古图腾时代。
  • (中央社记者程启峰高雄二十九日电)为期五天的“九十二年全国邮展”今天上午在高雄世贸展览中心揭幕,这是“全国邮展”自民国七十八年开展以来,首度移师高雄举办,配合邮展高雄邮局并发行以地方戏曲布袋戏、歌仔戏为主题的邮票专册,颇具乡土特色,还请来模特儿巧扮布袋戏人物穿梭展场,加以行销。
  • 唐代歌舞中除了使用面具之外,还有了涂面化妆。涂面化妆是指在演员脸上直接涂粉墨。由于戴面具只有一种表情,不利于演员丰富表情的表达,所以歌舞节目中的演员,有的开始涂面。涂面化妆虽然还没有后世戏曲中开脸的造型,但它已成为后世戏曲脸谱的直接基础。当时歌舞中,面具与涂面两种方式都被采用着,戏曲正式形成以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面具的使用呈减少的趋势。现今除少数地方戏(如贵州的“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 “藏戏”等)主要使用面具外,大部分剧种以勾画脸谱为主(少数角色仍用面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