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巴陵戏

【字号】    
   标签: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2月19日讯】
巴陵戏:戏曲剧种。形成和流行于古称巴陵的湖南岳阳一带,故名。因巴陵旧属岳州,又名“岳州班”。它主要有昆腔和弹腔两种声腔,用湖广者、湘北方言声调演唱。明末已有演出。巴陵戏的昆腔,源于明代盛行的昆山腔。清代中叶,昆腔曾在岳阳流行。清乾隆前后,巴陵戏逐渐以唱弹腔为主。弹腔包括“北路”的西皮与“南路”的二黄。清末是巴陵戏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被称为“巴湘十三块牌”、“巴湘十八班”的职业班社。传统剧目多取材于历史演义和话本,共计540多个。影响较大的剧目有《杨妃醉酒》、《玉堂春》、《打严嵩》、《九子鞭》等。解放后创作了《幸福邮路》等三十多个现代戏剧目。

图文转载于世界艺术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越剧是江南流行较广,深受群众欢迎的地方戏曲之一。发源于浙江一带,即古越国所在地,故名越剧,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是由说唱艺术“落地唱书”发展而成的。
  • 粤剧是我国南方一大剧种,流行于广东、广西及港澳、东南亚华侨聚居地区,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它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同时又保留昆、戈、广腔并吸收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
  •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在戏曲声腔上,川剧由高腔、昆腔、胡琴,弹戏和本省民间灯戏组成。原先各种声腔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以来,由于经常同台演出,形成了较多的共同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称“川剧”。
  • 平剧流行于北京、天津和华北、东北各省,约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源自河北东部一带的“莲花落”,并吸收京剧、河北梆子、皮影、大鼓等音乐和表演发展而形成的。这个剧种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受到话剧和京剧的影响演了许多新戏,擅于表现小市民生活。
  • 河北梆子是我国河北省主要戏曲剧种。过去曾有京梆子、直棣梆子、卫(指天津卫)梆子之称,1952年始定名为河北梆子。流行于京、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诸省部分地区。
  • 黄梅戏是安微省的地方剧种,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部分地区,以黄梅采茶调为主的民间歌舞基础发展而成。
  •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
  • 二黄:戏曲腔调。亦名“湖广调”。起源于湖北黄冈,黄坡。故名。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征班中演变而成,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
  • 二人台:戏曲剧种,俗称“双玩意儿”。游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陕西、河北三省的北部地方。初名“打玩艺儿”后来统称二人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