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古迹文化主体与商业经营的拉锯

人气: 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4日讯】文化空间的经营一向不容易,规矩、限制特多外,古迹维修与保险费用也相当惊人,加上任何变更都得报请监督委员会核准,谈有效掌握商机赚钱更是难上加难。在政府要求承接单位“自负盈亏”的游戏规则下,不只台北故事馆,光点台北电影主题馆也委外由协力厂商经营庭园咖啡厅与红酒吧,甚或红楼剧场自营咖啡厅,不过餐饮副业的经营是否能够回馈、支撑文化活动的需求,抑或文化最后沦为配角,文化与商业间相互拉锯的现实考验著文化人的智慧。

 其实,文化人承接古迹活用空间,立意良善,每个单位或个人都是怀抱着深耕与推广文化的理想而来,但难为的是,遇上了台湾人“民以食为天”的生活习性!长久以来,我们总是听到人们谈论哪家餐厅美食一级棒,引发趋之若鹜、大排长龙的人潮,但却从未听言过哪件“文化事”成为全民运动,甚至持之以恒的成为“习惯”,文化之于台湾人民向来不是“必需品”,不仅民众如此,整个政府组织中看待文化亦是如此边缘的态度,台中二十号仓库随时可因交通建设而拆,艺术家挪到他处,还不是照样可以创作。

 古迹活用面临商业经营与文化拉扯的现实考验,是主事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非营利事业的管理经营要与一般商业管理有所区隔,才不至于模糊了主体,我们真的感谢承接古迹活化空间的文化人,经营得如此困难与辛苦。一项美意文化政策的影响需要时间,希望文化人能坚持初衷,莫为商业现实所干扰,更期盼台湾的古迹或历史建筑活化能成为大家生活谈论的一部分。

图:红楼的餐饮服务主要方便观众来看戏(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