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圣保罗中国城保有华人民风

人气 14
标签:

【大纪元6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幸莹圣保罗特稿)巴西圣保罗三月二十五日街(俗称二十五街),系拉美地区最大的百货批发市集,而在那里,平均每十家店有八家是华人所拥有,所以堪称是“圣保罗的中国城”。近日,‘圣保罗午报’记者特别走访该区,并以轻松诙谐的笔调纪录下二十五街日常的点滴。

顾客在闪过一个堆放着纸箱的走道之后进入一家小店,指着货物架上的一台音响问道:“我可以看一下这台音响吗?”而正低着头看报纸的老板却头也不抬地回答道:“电池”。一头雾水的顾客皱起眉头,转身向隔壁的商店问道:“这双球鞋多少钱?”正在用筷子吃饭的店员表示:“巴西”。

以上的场面不时在二十五街出现。虽然努力地想把葡语学好,但大多数的华人仍不谙葡语。为了招待顾客,通常都得聘用本地人,一名巴西店员表示:“大概只要两年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基本的中文。”

据统计,近五年来,华人在巴西的数目几乎增加了一倍,而主要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估计目前约有二十万人左右。

当记者继续沿着狭小且不甚干净的走道进行“中国城”之旅时,除了随处可见眼睛狭长,操着一口无法辨识的语言的华人之外,甚至也可一探这个将于二零零八年主办奥运的城市的民情风俗。在二十五街虽有饮食广场,但在那里工作的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习惯在自己店内用餐,其餐盒内并无褐豆、炸薯条或牛排等巴西食物,他们拿着传统的瓷碗盛着汤面或米饭,坐在柜台后面进食。

就在此时,于人群之中突然出现了背着一个宝丽龙的先生,并叫喊着不知名食物的名字。这位先生表示最好卖的是饺子,每粒只售巴币五毛。

和华人们的沟通方式,大概也是二十五街购物商场的一个特色。记者向一女店员询问一条中国烟的价钱,只见她竖起手指表达一数字(但中国人表达方式与巴西人有相当大出入),到最后总算才取得沟通。

在二十五街“中国城”内的商品并不全然是一些便宜的小东西而已,里头也卖国画、雕刻及中国制的瓷器等,其价位均相当吸引人。以一组包括四只茶杯、一只茶壶及一个托盘的中国瓷器为例,其售价为三十五巴币,和在北京街头的价格相去不远。

目前移民巴西的华人几乎都是从商。然而第一批于一八一二年抵达巴西的华人却以务农为主。当时那批华人接受巴西国王唐.若望六世所聘,前来巴西里约州的皇家植物园及农场试栽中国茶株。于十九世纪期间,另有几批华人前来巴西,但是第一批正式被巴西官方纪录的华人,是于一九零零年的八月十五日抵达。这批为数一零七人的华人,辗转自西班牙的里斯本抵达里约,不久即被安排暂住在圣市移民居留中心。这批中国移民中有农夫、画家、铁匠、木匠及挑夫等。接下来的新一波移民潮于一九四九年出现。大多数自香港乘船而来,经营杂货店、餐厅、酒吧及角子店(一种巴西油炸的大众食物)。

相关新闻
飞机乘客登机时 空服员有哪些事要做?
为什么很多航空公司禁止飞行员留胡须?
旅游专家:邮轮旅行必带这12件物品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