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酝酿十余年 何怀硕温柔出书论艺依旧狂狷

人气: 1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7日讯】继《创造的狂狷》、《苦涩的美感》等艺术论著之后,台湾何怀硕在心中酝酿了十余年的新作《给未来的艺术家》终于出版,不改其一贯对艺术家应多反求诸己的主张,何怀硕指出“现在有很多人想做个艺术家,很好!但怎么做?是我这本书想传达的。”
 坐在位于新店碧潭地区的书房与画室,一个高架如悬空的读书桌,何怀硕说,自从一九八五年,草拟了大纲、写完前言之后,这本书的写作计划就搁了下来,但理念不曾忘记。一九九九年,书稿完成,可还是搁着,直到出版社一再催促,才终于付梓。“我以前写的很多书都是针对一个问题谈得比较艰涩,而这本书,有人说从没看我用这么温柔的方式去谈。”诚如一位青年导师对学子的谆谆劝说,何怀硕的温柔之笔化为深入浅出的文章。
 企图于技法之外,由艺术观念的启发,铺陈一条年轻人如何自学成为艺术家之路,何怀硕认为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须先学会如何发现自己。“虽然我教学很多年,但我无法教学生直接成为艺术家,还是要靠自学,成就自己的艺术风格。盲目跟从大师是没有用的!”举张大千为例,何怀硕说,张大千在他心目中,是一个在技巧上可以独步千古的画家,描绘任何事物都可以模仿得维妙维肖,但既然是模仿就不是艺术家,只能说绘画技巧高超。而这也是现今大多数人对艺术的误解。
 “不要老是去找名家来拜师,或买一些教技法的书来学画鸟、写花绘、画人体。并不是技巧很好或学很多就可以成为艺术家。”何怀硕进一步阐释,艺术应具备独特性、母体文化的传承以及反映所处时代精神等三要素。所谓独特性也就是拥有艺术家自己的灵魂,这是靠自我追寻所回归的本我;母体文化指的是一个人成长的文化背景与素养,比如,如果一个犹太人没有犹太人的风格,必然是从小远离犹太人的圈子,或根本是自己扬弃犹太传统,变成别人的跟屁虫。至于反映时代的精神也很简单,如果生活在戒严时期的台湾,学书画,却画黄山而不画台湾山水,就是不具备时代精神。
 由这一条观念的轴线出发,《给未来的艺术家》,不强调学派,也不拘泥于断代,不专攻于技法,也不囿于中外。由“自我追寻”开始;在“创造的泉源”里谈母文化传统;而于“师承与借鉴”中剖析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之后再进一步探讨如何坚定自己的艺术信念,善用工具与技法表达自己,而不是被工具与技法所役。
 书中除文字论术之外,另搭配何怀硕个人的作品及其所珍藏的两百余幅图版,加上深入浅出的图说诠释,何怀硕说:“这本书既非艺术导赏,也非艺术趣谈,而是专为自我期许的未来艺术家提供诚恳的建议,经验为借鉴,观念的切磋,实例的启发。”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