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与英政府恶斗 武器专家成为牺牲者

标签:

【大纪元7月2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韩乃国伦敦特稿)英国政府和英国广播公司 (BBC)之间的一场前所未见的恶斗,在一名关键性当事人突然自杀身亡后,局面已经改观,BBC已承认,自杀的国防部武器专家凯利就是BBC一篇争议性报导的消息来源,双方现在已停止争吵,静待司法调查。谁是谁非的问题,可望经由独立公正的司法程序加以厘清。

BBC国防记者吉利根于五月二十九日发出的一则报导,引述一个匿名的消息来源,指责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名助理在有关伊拉克武器证据的情报报告中,违背情报官员的意愿,添加伊拉克可于四十五分钟内动用生化武器的“不可靠内容”,误导了英国国会与民众支持对伊拉克出兵。

这则报导在BBC四号电台的“今日”节目中播出,虽然只有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却对英国政府造成很大的伤害。由于BBC是享誉全球的英国公共广播服务系统,再加上报导中的严重指控是来自英国政府的一名高级情报官员,工党政府若不查明真相,可能面临倒台的命运,这是英国政府在争执过程中坚持不退让的原因。

吉利根在BBC的报导中并未提到首相助理的名字,但是“星期邮报”于六月一日刊出吉利根以自由撰稿人身份所写的一篇文章说,在情报报告中加入不实资讯的人是布莱尔首相的新闻主管坎贝尔。BBC允许它的记者在报社兼差,撰写争议性如此强烈的文章,这种作法是否恰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质疑。

BBC方面为了维护新闻报导的独立性,各阶层的新闻主管,包括最高层的理事会,都加入了和政府的争执,坚持不向政府道歉,也不肯透露消息来源。双方在持续已五十多天的恶斗中,以严厉的措词唇枪舌战,书信往还,冲突激烈的程度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自杀身亡的武器专家凯利博士于七月初向国防部表示,他曾于五月二十二日接受吉利根访问,他怀疑自己可能是BBC报导中所指的消息来源。国防大臣胡恩于七月八日就此事写信向BBC理事会主席戴维斯求证,但遭到拒绝。英国国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于七月十五日听取凯利说明他和吉利根晤谈的经过。他表示在访谈中从未作过政府在情报报告中添加不实内容的评论,因此他相信自己不是报导中所指的消息来源,委员会最后也同意此一看法。

凯利于作证后第三天从家中外出散步失踪,警方隔天在一处树林中找到他的尸体,发现他割破左手腕,导致失血过多而死。他的死一度让布莱尔陷入自担任首相以来的最大政治危机。然而,在BBC于七月二十日发表声明,承认凯利就是消息来源后,英国的注意焦点已转移到BBC身上。BBC表示,以前不愿透露消息来源身份,是为了保护当事人,但国防部认为,BBC一直不肯否认凯利是消息来源,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BBC在声明中继续坚持,它的记者在报导中将访问凯利所得的资讯作了“正确的解说”,并表示愿配合司法调查,公布访问中的记录。英国举国上下现在想要知道的是:既然凯利否认他作过BBC报导中引述的指控,吉利根为何会撰发这样的报导?

另一方面,英国国防部认为凯利就是消息来源的看法虽然已获得证实,但是国防部在凯利主动出面后所采取的一些作法是否也有可议之处,例如公布他的姓名,对他形成过大的压力而导致他轻生?凯利在自杀前曾对友人表示,国防部公布他的姓名,让他有被人出卖的感觉。

平心而论,BBC在伊拉克战争初期以及之前所作的新闻报导,确实具有明显的反战色彩。英美两国在打赢伊拉克战争后,迄今仍未能在伊拉克境内寻获海珊政权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让批评人士自有理由对两国情报的可信度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由于BBC的报导中所含的指控说,国会因遭到误导而支持对伊拉克动武,国会下院的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动展开调查,要求吉利根和坎贝尔等关系人到委员会作证。委员会于七月七日公布的调查结果认为,英国政府并没有在伊拉克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问题上误导国会,坎贝尔也未在去年九月的情报报告中加入伊拉克可在四十五分钟内启用生化器的资讯,但是调查报告说,情报报告中对于伊拉克可在四十五分钟动用生化武器的推断过于强调。

英国政府和BBC从调查结果中各取所需,支持自己的立场。工党政府要求BBC承认相关报导是错误的,并向政府道歉。BBC则表示,委员会认为政府过于夸张伊拉克可于四十五分钟内使用生化武器的说法,正好证明BBC的报导凸显次一问题是正确的作法。

七月十七日外交事务委员会再度于秘密会议中质询吉利根,然而他这次改变了以往的说词,表示他和消息来源从未指控坎贝尔在报告中加入伊拉克可于四十五分钟内动用生化武器的资料,而是媒体从他的报导作出此一推论。这样的改变令委员会大感惊讶。吉利根以前坚持,他自己未作这样的指控,而是他的消息来源所作的指控。

凯利的死让英国举国上下震惊。毕竟人命关天,卷入争执的各方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已停止争吵。布莱尔已表示他将在司法调查中作证,回答所有的问题;BBC的高层主管也表示,将配合司法调查,负起应尽的责任。

BBC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公共广播系统,拥有八个电视频道,十个无线电频道,并提供五十多种地方性广播服务。在世界各个角落,BBC的广播早已树立口碑,成为英国的品牌象征。它标榜的信念为“独立、公正、诚实”,并以高品质与创意作为节目制作的努力目标。

然而,BBC这次在播出含有对政府严重指控的报导前,没有向相关的政府部门及官员查证指控的真实性,也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回应。英国内阁中有人认为,这是因为BBC内有一股势力和布莱尔的新闻主管坎贝尔势不两立,想要尽一切方法让他离职。

BBC在英国社会中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目前新闻界经常使用隐藏消息来源的报导方式作出重大的指控,这样的作法是否合乎新闻职业伦理?这些问题在发生凯利自杀的悲剧后一一浮上台面,需要英国社会深思检讨。

过去六十余年来,BBC曾多次因新闻报导和英国政府立场冲突而发生严重争执。一九四○年丘吉尔甫出任首相,就以信函要求新闻部加强对BBC的监控,以免它对二次世界大战的报导不符合英国利益。一九五六年苏彝士运河危机期间,当时的首相艾登曾计划冻结BBC的海外广播服务权。一九八二年英国与阿根廷爆发战争时,首相佘契尔夫人指责BBC破坏英国的战争计划,她一度想要将BBC民营化,但后来并未推行。

现在的英国首相办公室新闻主管坎贝尔,曾因一九九九年BBC对科索伏危机以及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后,英美联军轰炸阿富汗期间所作的报导,和BBC主管在书信往返中有过激烈的争执。但是这些冲突的激烈程度都远不如这次的恶斗。根据一九四九年的“无线电及电报法案”,BBC每年可从电视用户收取二十五亿英镑的执照费,在经费来源上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它的十二名理事由文化、媒体暨体育部的阁员提名,由女王任命,对国会负责。授权BBC以目前形式运作的十年期“皇家特许状” (RoyalCharter)将在二○○六年届满。未来BBC的经营方式是否可能改变则是三年后可能面临的问题。英国政府是否会利用此一机会,加强对BBC的控管,仍有待观察。

相关新闻
美日韩汇聚夏威夷密商平壤对策
莎朗史东将在电视影集律师本色客串演出
美将冻结缅甸领导人资产 禁止缅侨汇款回国
中国副外长王毅与美官员会谈地区及双边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