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权威访港推保育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27日报导】(据明报新闻网报导)在非洲研究野外黑猩猩40年的珍古德博士,自言最喜欢是花一整天跟踪母猩猩和她的家人,她说或许这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只要在森林便找到生命的力量。(国际珍古德(香港)协会提供)

珍古德博士昨日到访金山郊野公园,看见野猴子能够在城市周边生存表示“amazing(惊奇)”,但认为当局应加强教育市民禁止喂饲。(国际珍古德(香港)协会提供)

珍古德的热诚和风采吸引逾百学生及学者慕名而至,排队向她索签名及拍照。70岁的珍古德有求必应,坦言年轻人对环保的警觉就是她希望的来源。(伍咏诗摄)

对于在非洲研究野外黑猩猩及灵长类动物逾40年的珍古德博士来说,森林是她的圣堂,猩猩是她的良伴。

珍古德(Jane Goodall)说:“我完全无法想像,在没有与这自然的神秘和谐共处之下走完一生。”可是,珍古德近年要离开天堂,走进人间,只为推动黑猩猩保育及环境教育。

1960年,珍古德只有26岁,一个人从英国跑到非洲坦桑尼亚的坦干伊喀湖(Tanganyika),研究当地的黑猩猩族群。于1965年取得剑桥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旋即又回到坦桑尼亚致力筹建冈贝溪研究中心。她自言,最喜欢花一整天跟踪一只母猩猩和她的家人﹕黑猩猩于黄昏时筑巢,日落时天气美好,母猩猩会与孩子玩耍,或让小猩猩们在树枝嬉戏,光线逐渐昏暗,小猩猩便靠近母亲臂弯入睡。

转眼40年,珍古德的科学地位全球瞩目,并屡获崇高殊荣,近年开始全球演讲,推动保育信息。珍古德近日访港,协助推广在港成立的国际珍古德(香港)协会,鼓励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关怀环境和动物。昨日便一口气从早上9时学校演讲,到中午走访俗称“马骝山”金山郊野公园,再到大学演讲。

珍古德表示,对于香港的“马骝山”野猴子可以如此接近城市,实感稀奇可贵,但坦言香港喂饲猴子问题严重,使猴子跟人的自然关系遭改变,猴子不再恐惧人类,又会因没食物而深深不忿,结果攻击人,但其实猴子感情很丰富。记者指数天前有3只野猴子被车撞死,旁边猴友在树上发出呜呜悲鸣,久久不愿离开,珍古德表示,当猴子面对生离死别时,亦会跟人一样悲恸伤痛,不一样的只是猴子即使悲伤,亦欲哭无泪,因为猴子是没有眼泪可流的。

大学演讲完毕,珍古德的热诚和风采吸引逾百学生及学者慕名而至,长长人龙像小影迷般向她索签名,说几句心底话,或要求抱拥签名。

看见年轻人对黑猩猩和环保兴致勃勃,今年已经70岁的珍古德说,年轻人就是她希望的来源,即使保育工作在全球发展中是如何困难,只要她看见年轻人警觉环境问题,便感到一切有希望。有求必应的珍古德,一整天的演讲与活动完结后显得十分疲累,临行前对记者说﹕“现在很需要吃一份晚餐。”珍古德在自述中曾表示,“现时在世界各地巡回演讲时,甚少在同一个地方逗留逾一周,不停在演讲厅上看见许多新面孔,还有接待欢迎会与迫切的会议”。这时候,她会以祖母最喜爱的圣经句子自勉﹕“是你的日子,你就必须尽力而为。”

明报记者 伍咏诗

 

相关新闻
台北五股湿地园区 栖息鸟类上百种
放生一只鸟 得死十几只
政府申500万元 试点保育土地
中正机场查获走私印尼鹦鹉 防检局已扑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