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翻译多粗制滥造之作

标签: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据明报新闻网报导)

内地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巨大需求带来了大量翻译书籍,中国已成“翻译大国”,但绝不是”翻译强国”。

新华社报道,在刚结束的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全国理事会上,众多翻译学家指出,内地翻译的总体水平不高,鱼龙混杂,粗制滥造之作仍有很多。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资料室统计,1978至1990年,全国共出版翻译类作品2.85万种﹔而1995年至2003年,翻译类新书(不包括重译和多版本译著)的数量高速增长,达到9.44万种。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外国文学出版研究会主任任吉生说:“近八、九年来,一些出版社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大量组织重译外国文学作品,而译本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拼凑他人译作的抄袭现象。”

据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教授认为,严肃的复译应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对原作新的理解、新的尝试、新的表达,是一项艰苦的再创造工作。但是,在重译潮中,《红与黑》出现了26个不同译本,《堂吉诃德》也有十几个译本,有些质量平庸,有些干脆就是胡译、抄译。

与文学翻译质量低下的问题相比,日常生活中的翻译差错现象更加严重。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会长林戊荪指出,在中国,无论是旅游指南,还是产品介绍,无论是名胜古迹的说明,还是街头巷尾的标牌,外文翻译差错已到了“俯拾皆是”的程度。

林戊荪认为,造成总体翻译水平不高的首要原因是翻译人才,特别是高水平人才匮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中国译协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在职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即使如此,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林戊荪说,要改变中国翻译界现状,建设真正的“翻译强国”,必须加强培养人才,而且应该“文学翻译和实用翻译并重”。此外,应该通过翻译资格认证等手段加强行业规范,保证翻译工作的严肃性和高水准。

中国人事部于去年开始试行全国统一的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这一考试已举办了两次,约4600人参加,平均合格率为三成。

 

相关新闻
法轮功洪传60国 海外学员成倍增加
赛蒙士中国诗歌研讨会采访诗人蒋品超
泄愤 明道痛扁立威廉
巴格达五教堂发生爆炸 四美军死于汽车炸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