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血管瘤 生在敏感部位须积极治疗

人气 17
标签:

【大纪元11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洪瑞琴╱台南报导

台湾每年新生儿中,平均约每一百名婴幼儿就有一人会有血管瘤,多数血管瘤会自行消退,但若发生部位在生殖器官、口鼻、眼睛周围或有出血现象,最好积极治疗,以免并发感染或阻碍视力等。

皮肤科医师林俞志表示,婴幼儿的血管瘤长得红红的,如挂在身上的大颗草莓,所以俗称“草莓状血管瘤”,最初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淡粉红色小斑块,直到小宝宝二、三个月大时,变成大红、饱满的肉瘤,让家长极为忧心。

他表示,通常幼儿二至六岁期间为消退期,血管瘤会自动萎缩,但是每个患者血管瘤消退速度不太一样,据统计,约九十%患者,九岁时大都会自动萎缩至平整的程度。

林俞志表示,小颗的血管瘤可能在自动消退后,完全看不到疤痕,但是大颗的血管瘤消退后,可能会留下皱皱的皮肤,或较明显的疤痕。七至十岁以后的血管瘤,逐渐进入稳定期,肿瘤不再继续消退,部分患者可能留有疤痕或残存的血管瘤,青春期过后,就可进行疤痕整形手术。

不过,林俞志提醒,若血管瘤长在生殖器或肛门周围,易在排泄、清洁过程中受伤出血,伤口受到排泄物污染,比较难照顾,就可能会发炎感染。

若血管瘤长在口鼻,就可能影响婴儿呼吸、喂食;而眼睛周围的血管瘤,日后就有弱视或斜视的隐忧;有些血管瘤位在婴儿容易抓到或碰撞位置,如脸颊、脚踝外侧,伤口会反复流血不止,在照顾上也不太容易。

林俞志表示,虽然大部分血管瘤会自动消退,但仍须视其生长部位及未来影响性作完整评估,对于需要治疗的血管瘤,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疗。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一箪食】无面粉~底特律风格的鹰嘴豆披萨
发芽蒜头营养大不同 可以这样吃
【一箪食】小豆蔻煨鸡
【一箪食】杏仁鱼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