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圣心:非战家园运动在台湾

周圣心

人气 15
标签:

【大纪元11月9日讯】 序曲

虽然我和一些朋友们在这一波反军购行动中所提出的“非战家园”四个字,以及“非战家园”所标橥的非战愿景,在台湾是为第一遭。但我并没有资格侈言台湾的和平运动。因为,在今年六月初启动“反军购”运动之前,我并未曾参与任何和平运动。当我写下“非战家园运动在台湾”这个标题后,在我心中翻腾的依旧是这几个月以来不断在我心中反复出现的问题:我如何走上这条“非战”的道路?我的终极信仰是什么?作为此一时空下的台湾住民,我究竟能有哪些作为?这些问题,我相信也是每一位参与“非战家园”工作团队成员,对自己的提问。

要简洁地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在台湾,若想深刻讨论一些公共政策或议题,最后总免不了要触碰国家认同和意识型态问题,当然它也必然会涉及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问题,包括对国家神话的批判与反思。

一位男性友人在有一次在 谈中坚定地说道,“如果要对中国曲从,我宁愿死”。我没有反对他。但是我却想到另一个场景:如果面对强暴的威胁,我会宁死不屈,或是会想尽办法只要先能活下来?如果这受暴的是我的女儿,我会希望她们想办法努力的让自己活下来,或是抵死不从?男性友人说:这两件事不一样,因为屈从投降后,要面对的是之后每一天的被奴役。但受暴的女子呢,得面对的又何尝不是每一天?甚或是每一分每一秒连睡梦中都不能免除的每一个毛细孔的渗透。

生命的最高价值究竟是什么?或许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当我们走过生命中的某些片段,我们留下印记,获得启示。

片段一:父亲的返乡之旅

从小,才刚学说话吧,我就像唱童谣般地朗朗上口着父亲故乡的地址-湖北省孝感县霸堤村小东门外周家庄。1987年开放探亲,父亲带着我和妹妹千里跋涉的先经香港、深圳到广州搭火车转赴武汉,再乘长途巴士一路颠波尘土飞扬的来到武汉城郊的孝感。

父亲并没有赶得及在祖母离世前回到故乡,只能在荒漠干冷的郊野墓塚前嚎啕。大姑妈和大伯父早已迁居武汉市区,独身残障的小叔叔和小姑姑一家则留在乡下故居,守着几乎倾斜的土屋和几亩农地。

为了陪伴和迎接我们,素未谋面的亲友们从武汉从北京各地聚集而来,陪我们住在那个父亲年幼即被迫离开的老旧的家。晚上,只有几小时微弱的电力可以用来点亮昏黄的灯泡,但大伙儿每晚话兴不断。黑乌乌夜色里摸黑到屋外上茅厕、吃饭时鸡鸭猪狗就在你脚边绕、要睡觉便卸下门板当床板用、整夜在屋梁上奔窜随时要掉下来巨大的鼠儿、门前一个大池东边饮用西边洗涤夜壶….,还有长得和父亲酷似的亲戚、口音和父亲一模一样的乡人、随时盯着我们看的左邻右舍….。首次返乡探亲已是将近20年前的事了,但每一个画面至今依旧清晰无比。还记得,住在乡下的一个星期多里,包括住在武汉的亲戚都因水土不服而闹肚子或是起了疹子,唯独我,不曾有过异状,大伙儿都说,我比在地人还要适应得好。

我的确是一个好客人,一个能完全融入的异乡客,谦和有礼尊重体谅,然而,陪父亲“返乡探亲”的一个月,我也深刻地体认了一个事实:那个深植脑海的“湖北省孝感县霸堤村小东门外周家庄”只是一串地名,我的童年我的生活我的记忆我的成长,不在那里。我是一个异乡人,一个终究要离开的亲族。可怜我父亲,一生颠波,引领企盼,白花了华发重回年少旧地,终究也将只是一个异乡过客了。

1987至今的近20年,父亲回去的间隔越来越来长了,次数也越来越少了,他沉默地接受了这个的结局。更多我从小就认识的、长年孤独住在荣民之家里的伯伯爷爷们亦若是,年少时的记忆,如今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段故事。

是战争,让他们的生命变了调,摩塑了一个个再回首已百年身的时代悲剧。

片段二:企盼中,女儿已长成

1990年我在经历教职和儿童报纸的工作之后,来到甫正式成立的第一个台湾民间教改团体–人本教育基金会。开始长期从民间的角度,对台湾各种保守的、违反人权的、高压管理的教育现场进行关注和批判。

在那个时代,“禁止体罚”还被视为一种道德高调,是不可能也不可行的,更遑论学生人权的维护。学校里的训导人员甚至会用手铐将学生铐在训导处铁窗上(1994年,台北市某国中),未经学生同意就直接剪短学生的头发、搜查书包、强迫晚自习、因成绩未达规定而体罚成伤,至今仍普遍存在在国中校园之中。

凡此种种,可以总结归纳到两个核心问题:升学主义和威权管理。民间教改团体十多年前即提出,要解决这两个紧箍咒,最核心的关键作为便是“落实小班小校”和“推行12年国教”。

但是,小校要地,12年国教要钱,从上一个执政党到这一个执政党,虽然政党轮替了,但政府仍旧一贯的说法:没有钱、没有地。于是,台湾的教育改革十数年来只能在课程统整、教材编纂、师资培训、入学方式等枝节问题上打转,挖东墙补西墙,无法解决教育资源问题、无法深入教育问题核心。

十多年过去,我的孩子从牙牙学语而今亭亭玉立已是个国中学生,但台湾的升学压力未曾减缓,校园里的威权管理依旧存在,教官每天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各种处罚屡见不鲜。痴痴企盼的12年国教仍在遥远的幻境中。

谁在乎小孩的快乐成长?谁在乎对年轻人的尊重?谁又真正在乎每一个孩子的适性发展和需要?

2004年五月底,6108亿军购特别预算案在行政院会通过,拟以出售国土、举债和释股方式,来进行这项超级军购计划。

十多年来,没有钱没有地可以进行教改工程,原来竟是一纸谎言。因为没有钱,可以卖地:没有钱,可以发行公债:没有钱,可以释出公共事业股权。没钱、没地,都不是问题,只要有决心。

但是,这决心为什么不是用来彻底解决并提升台湾的教育问题?为什么不是用来思考台湾的永续发展?为什么不是用来深化我们的文化?…于是,许多长期关心台湾社会发展的朋友们,或从环境议题、或从社会福利议题、或从生态问题、或从文化议题、社区议题,或是老人、残障、青少年..等议题,以及国家安全议题、两岸关系、国际局势….等面向出发,6月19日,在匆促的造势和串联下,“反军购要公投游行”号召了上千人走上街头,正式掀起至今尚未歇息的如波涛般一波波的民间声浪。

片段三:非战家园运动的愿景与困境

挺身发动反军购最初的动机,只因为一个单纯的信念:国家各种内需如此急迫,6108亿超大金额拟透过出售国土、举债、释股来进行的军购特别预算案,在没有民众更多的参与、讨论和共识下,就要草率快速地无异议通过?走上街头、用力发声,只希望能超越蓝绿政党,深化民众对公共议题的讨论,突显民间不同的声音和诉求。

然而,正是这样的期盼,让原本自我安慰只需投身十天,至多一个月的“反军购要公投”行动,如今已迈入第五个月了。而这条路究竟有多远,谁都不知道。

欲透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超越蓝绿”、“深化对话”、“凝聚共识”,在现今的台湾社会,它的困难度远远超过原有的想像。因为,回应着我们单纯动机的是国防安全问题、是国家财政分配问题、是诡谲多变的国际局势问题,更是各种隐晦不可言谕的意识型态、民族情感与国家认同问题….:不要6108亿军购案,那麽国家安全问题如何看待?不要军购,岂不就是投降、亲共?反军购是全部反对,还是便宜一千亿就可以接受?军购=台独?军购=缴保护费?反军购=中共同路人?反军购=反扁=反政府…..?尤其立委选举在即,眼看这个原本有机会透过理性思辨获取最大共识的公共议题,如今已被层层包裹为政党用以对决/操弄的政治议题、选举肉票。

公民社会的民主深化,前路漫漫。支撑着我们前行的力量是什么?我想,是那最粗 的普世价值—看重每一个生命的关怀和非战和平的愿景—不仅在教育的实践上,更在每一天的生活实践中。

作为一个平凡渺小的个人,我们或许无法改变这个世界,侈言世界和平的康庄大道,但至少我们可以为非战和平的愿景尽一份心力,期盼每一个人都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成为真正的自己。

附件

国家安全不等于军购 (周圣心。2004.8.7.)

陈总统(2004.7.)29日大阵仗带领媒体登潜舰出海后,首度针对已在民间引发各种反对声浪的6108亿军购案,透过媒体对全民进行强力的“说项”–强调潜舰等军购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为6108亿军购背书的意味浓厚。

然而,6108亿军购案的争论并不在于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意见分歧上,其关键在,6108亿超级军购案,代表的是台湾对于国家发展以及两岸问题的根本性思考,这项思考理当成为全民共同的责任,而不只是党政高层单方面的政策决定。这是民间反军购力量的主要意见。

面对外有中美强权胁制,内有族群情结动 的艰困处境,对于两岸关系与国家发展,我们需要跳脱长期以来“拉美抗中”或是“屈服于中国”的两种简单思维,并认真思考“非战家园”的可能性与做法。然而扁政府的6108亿军购案,显然依旧承袭了长期以来欲依赖军购保障国家安全的旧思维。

作为“公投反军购”行动的一员,针对陈总统的说法,我们要提出四个意见:

第一、如果陈总统真“能体谅有人反对军购”,就应暂缓军购案的进行,多花一点时间进行更多的讨论和对话,而不应以总统和三军统帅之姿站到第一线,高分贝的为6108亿军购强力拉擡。

第二、陈总统说“军购不能简化为付美国保护费”。但,国防安全又何尝可以简化为军购而已!进行军购,就可以保证台湾的安全吗?如果我们不是在付保护费,为什么得要用超过四倍以上的价格去进行三流军备的采购?这次6108亿,下次呢?军备竞赛何时了!恐怕国家安全未求得,国本已先掏空!

第三、这样庞大,得依赖出售国土、举债、释股,以长达十五年编列的军购案,怎么可能“决不会排挤教育社福预算”?过去太多该做而未做的社会改造工程,都因为国家经费的困窘而被迫延宕或搁置;一个72水灾,多少家破人亡,何须一枪一弹的外力侵犯?穷兵黩武,债留子孙,空有潜 和飞弹,社会内部各种发展与价值却严重扭曲,又有何益?

教育下一代,培养他们成为更具有想像、道德、知识、行动力的国家主人,健全国家各种民生照顾、福利制度、国土规划,营造一个丰足平等永续的社会,难道不是国防实力中最宝贵而不容他人轻易夺去的根基吗?

忧心国家的发展和未来并不是只总统、三军统帅一个人的责任,台湾岛国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共同承担着;事实上,我们认为人民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国防,为此,我们将启动公投机制,进行人民对6108亿军购案以及台湾安全问题的意志的展现和关注。

衷心期待二次执政的扁政府,能跳脱过去执政者一向的旧思维,相信人民的力量,共辟一条非战家园之路。台湾的未来和希望,不在美国更不在布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原载《议报》第171期(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