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漫谈:脸谱的勾画方法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脸谱的着色方式主要有揉、抹、勾、涂、破等几种基本技法。
  
揉,用掌或指将颜色在整个脸膛或局部部位揉匀。
  
抹,用手指或毛笔将颜色在脸上一抹而过,一次不够,可以重复,合适为止。一般揉多用掌,抹多用指,有“掌揉指抹”之说,但这并不是绝对的。
  
勾,用毛笔、化妆笔或手指尖蘸色勾装饰线或某种形象。现在多用毛笔或化妆笔勾画。勾画脸谱,行家称之为“勾脸”。用笔与书法同理。
  
涂,用毛笔蘸色将脸上较大面积块涂匀。
  
破,在一块揉好或涂好的色块上,勾画出别一种颜色的点、线、形,以此种颜色破掉原先匀整的色块,此谓之“破”。此理与国画里的“色破墨”、“墨破色”、“色破色”之“破”相同。
  
清代人剃发到脑门顶,脸谱也就勾画到脑门顶,这样就使眼睛横平线成为脸谱的中心,即眼睛到头顶的长度与眼睛到下巴的长度相等。现代人仍演用这种勾画比例,所以现在许多净角演员都喜欢剃光头,这是为了勾脸方便,当然也有用蒙头巾的方法代替剃头的,在蒙着头发的头巾上勾画。
  
脸谱勾画有“勾水的”与“勾油的”之分,“水的”就是用水彩勾画,“油的”就是用油彩勾画。实际上,无论勾水的还是勾油的,黑色、红色等主色大都使用的油彩,其主要的区别在于勾画脸谱轮廓、打底或充当主色的白粉是用水质白粉还是白色油彩。
  
金、银色覆盖力较强,一般应放在最后去勾画,可以直接勾画,也可以用粘贴金银箔的方法。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尚小云字绮霞,因师从孙怡云,故名小云。他嗓音高亢劲挺,做工敏捷生动,节奏感强烈,文武兼备,昆乱不挡。剧目有《祭塔》、《御碑亭》、《福寿镜》、《汉明妃》、《擂鼓战金山》、《李三娘》、《比目鱼》、《梅玉配》等。
  • 《归宗图》亦名《薛刚反唐》,事见《薛刚反唐演义》。 
  • 北路梆子源于蒲州梆子,约形成了明末清初年间,兴盛于清同治至抗战以前,最早流行布于南起石岭关,北至雁门关的代州一带,后来遍及晋北各地及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 我们常听京剧演员说某某唱正工调或六字调,也有说工半调,六半调的,由于过去以正工调为京剧舞台的标准调门,所以又有正工老生和正工青衣的说法。
  • 戏曲脸谱常常选择物像作为人物的特殊标志,那么又是根据什么来选择物像呢?粗略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 是戏曲表演特技之一,剧中人物在头顶扎束一绺头发,演员通过舞动发束来表现人物的激动心情。甩发功包括甩、扬、带、闪、盘、旋、冲等多种甩法,在刻画人物性格和表达人物感情上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 1790年徽班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进京为乾隆祝寿演出,其后又有春台、四喜和春诸班相继进京,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四大徽班进京。这对当时北京戏曲活动的繁荣产生了极大影响。
  • 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界的徐宝成、庆春圃、钱宝峰、何桂山、穆凤山等名伶,开京剧脸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的一个举足轻重之先河。
      
  • 1966年,一群“破四旧”的红卫兵来到法门寺,先是捣毁了佛殿内的铜像,又试图挖开真身宝塔。住持良卿法师上前喝阻,被打得头破血流。法师随后披全身浇满煤油,在宝塔前自焚。
  • 《可爱的牧羊女》展现了莫扎特在音乐创作各方面崭露头角的才华。这位年少的作曲家模仿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歌剧样式,加入通俗的曲调,同时表现出对音乐风格及其语言的自信。他在巴洛克风格和古典风格的交汇点上谱写了一部作品,开创了一种新类型歌剧──后来成为18世纪古典主义风格,为他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