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仁全:马加爵杀人案的深沉思考

丧钟为教育体制而鸣

曾仁全

人气 7
标签:

【大纪元3月21日讯】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加爵杀害四个同窗的案件已经告破,警察因此耀武扬威(实际上是一个开摩的的司机提供的信息),媒体欢呼雀跃,央视四频道就像报导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一样进行了追综报导,各地的教育专家、犯罪心里学医生大发感慨,但是,笔者在震惊之余是万分的恐怖,——为我们制度造成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结构感到恐怖。

自从九十年代以来,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已将学生推进数字堆里和分数堆里,从小学到高中追求分数的考试使孩子们早已没有了学习知识文化的主观能动性,一层不变、内部像一谭死水的教育模式与社会真实的文化匮乏、道德沦丧不成比例,从小学到高中,城市的孩子们能够领会的只有一个:为考上大学而拚命学习,为摆脱做工人而拚命学习;而农村的孩子则为了摆脱做农民而拚命学习,为远离贫困而拚命学习,只有考上了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才有功名利禄,才能像官员们那样有着用不完的钱财。

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部门对学校考核的唯一标准是分数,衡量的尺寸是初中考进了多少重点高中,高中考进了多少重点大学,通过这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来给教师发奖金。学校对学生在乎的自然是如何能够提高分数,提高分数唯一的办法是强行灌输,因此,从小学到高中,孩子们所面对的是成堆的课外作业,所以中国的大多数孩子从小就没有一个自由的、欢乐的童年,他们过早的背上了生存压力的负荷。

到了大学,他们才发现书本上的知识与社会现实大相径庭,在那里,他们看到同龄之间因为家庭、社会背景不同的差异,大多数贫穷的大学生看到少数的富家子弟阔绰的生活方式而自惭形秽,同时,富家子弟的奢侈给工人、农民家庭出身的大学生产生一种攀比心理,寒酸造成他们对金钱、对社会现实畸形的认识。加之,教育体制的弊端也是造成大学生观念扭曲的直接诱因。现在,大学里落后而陈腐的教学大纲启迪学生的是金钱观念!灌输的是僵硬的意识形态,根本不能培育学生健康、独立的人格。

第一、 沉重的学费、生活费等开销令大多数工人、农民的子弟生畏,形成他 们较为普遍的自卑心理,工人、农民的孩子们深知他们父母的艰辛,深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但现在大学里从住宿到吃饭都承包给个人经营,有的地方甚至连厕所都承包给个人经营,费用高,质量差,学生普遍的无力承受,学校里一张纸、一支铅笔都要收钱,很多学生经常是饿着肚子上课,饿着肚子听教授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对富家子弟的挥金如土和外面花花绿绿的世界,促使他们在困惑之余是自暴自弃,仰或心存仇恨,他们一面要接受马克思、毛泽东脱离经济规律的哲学观,一面要靠打工、当家庭教师来获取一小笔生活费(据说,有的女大学生靠卖淫、有的男大学生靠当男妓挣学费),这造成他们扭曲的人性。

第二、 学术腐败和知识的铜臭味培养了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障碍。余杰曾对北 京大学做如下描写:“北大的许多经济学方面的教授,躲在书斋中炮制一些看上去高深莫测的学术论文,并认为它们能够打动政府和拯救民众。其实,他们对中国的社会现实一无所知。他们‘食有鱼、出有车’,从来没有乘过地铁、从来挤过公共汽车,也从来没有到肮脏的菜市场买过菜。普通老百姓需要什么、关心什么、痛恨什么,他们是不屑一顾的。”制度的腐败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为人师表的教师、教授眼里只有名利和金钱,哪能教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古人曰:师者、受业、解惑也。现在很多教师和教授连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错了位,如何能教好学生?这样的教育体制本身就诱导像马加爵一样的学生困惑、偏执、狭隘与狂妄的心理,同时,教育体制和环境培养他们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的人格特征。

第三、 学无所用、就业压力给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背上沉重的十字架,由 于制度本身无法解决的根本问题,社会上到处的人满为患和人浮于世,使得有才能的人没地方发挥、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影响大学生普遍找理想工作难,发挥自己能力的环境难找,造成他们在大学时代的危机感,社会的“不接纳”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无所适从,因此可以说,马加爵一类的大学生冷漠、麻木和孤独心理是当今大学生的通病。正像傅国涌指出的那样:“大学或许教给了马加爵就业的技能、某些专业的知识,但在工具主义之下的专业教育中,他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马加爵杀死同窗的事件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体犯罪”行为,他再一次敲响了中国教育体制的丧钟,如何培养教育德才兼备的后一代,这给当今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新的课题,更主要的是给这个制度提出了课题。

2004年3月19日于广州
大纪元首发 转发请注明出处(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公安部A级通缉令追捕云南大学杀人嫌犯
云南大学命案通缉犯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落网
杀害四名同学 云南大学生落网
涉嫌杀害4名大学生 马加爵三亚落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