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明星浏连的明星咖啡屋

标签: ,

【大纪元5月19日报导】(据中广新闻罗皓恩报导)这是作家黄春明,回忆自己年轻时候,刚到台北,自己一个人在外租房子,因为房间太小,只能摆张床,不得已必须到外面找地方写作的一段回忆。而他所说,又能坐一整天,又能吃饭,又能吹冷气的地方,就是曾经有台北文学地标之称的明星咖啡屋。

说到明星咖啡屋,稍微有点年纪的台北人,大概多少都有点印象,这家位在台北市武昌街,紧邻重庆南路书街的咖啡屋,在五、六○年代,台北街头没有那么多Coffee shop的时空下,可是数一数二、非常有名的店。到这里,点一杯咖啡,吃一块楼下明星面包厂有名的俄罗斯点心,可是很高级的享受。而或许也就是因为地理位置好、加上产品不错、服务好,慢慢地,这里成为当时文学界、艺术界人士,最喜欢聚集的地方,拜客人之赐,也逐渐形成咖啡店的特色。

作家陈映真回忆当年,和一群朋友一起编文学季刊的时候,就经常在这里工作,到后来,连印刷厂都知道要到这里和他们碰面,咖啡店员工还会帮忙叫人。

而当时在咖啡店楼下摆旧书摊的老诗人周梦蝶,也是明星的常客。周梦蝶回忆,当年咖啡屋二楼、三楼都有座位,但是一般客人懒得走到三楼,三楼客人比较少,加上放了个屏风,他走上三楼,拉上屏风,顿时开放的咖啡屋场地,就成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可以盘腿禅坐沉思,也可以写写诗。像他自己篇幅最长的作品回音,就是在这里,坐四个小时写四行、六个小时六行…慢慢完成七十行的。

一家咖啡店为什么能够成为这么多人的回忆,明星的服务,最令这些文坛老兵怀念。陈映真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当年明星不看他们一天只叫一杯咖啡坐一整天,还不断帮他们加水,到今天已经找不到了。

甚至像黄春明这些奥客,有的时候跑出去转转,甚至不吃咖啡店简餐,到外面吃个饭再回来,座位咖啡杯仍然保留,更令人感动。

只是遇到满屋子这样的客人,再厉害的老板,大概也做不成生意,尽管到后来,老板和作家、艺术家们都成为好朋友,但在营运收入不佳,又遭到祝融之灾的情况下,十五年前只有黯淡熄灯。负责人简锦锥回想当时,文学界不但依依不舍,还有不少人要求把店内的桌椅搬回家呢!

相隔十五年,拗不过老朋友一再询问要求,明星咖啡屋重新开张了,尽管因为消防法令限制,从上楼楼梯到空间规划,都和以前的明星有点出入,但其中丰富的文学回忆,仍然鲜活地烙印在这些文人的生命中,也要随着重新飘起的咖啡香,持续传诵…。

相关新闻
中国女灌迷汤  老荣民险丧命
民进党:陈水扁拜访施明德 释出族群和解讯息
澳洲调查发现餐馆欺骗顾客现象普遍
女网友太美丽  安徽大学生晕倒送医大换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