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考核标准突变 各地假亲民秀出笼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5月21日讯】(亚洲时报在线记者焱桦5月21日报导)自中国中央领导表明不要光看统计数字,官员评核政绩要加入“人文因素”后,中国官场游戏规则随即改变。为了满足中央要求,各地纷纷传出各式假情假意的政治秀。有中国中央媒体近日特别“揭露”了几起地方政府把“为民办事”当做“为己造势”工具的旧闻。有一种意见指出,中央要藉旧闻警示做秀官员,显示问题已经相当严重。

新华网近日不寻常地刊载了两篇旧闻指出,浙江绍兴、福建省漳州两地都曾有政府官员借媒体大肆宣传其了解民情、解决民间疾苦的相关工作,在众人皆知后,两地政府的有关工作就悄然无声了,“为民办事”变成真正的“为己造势”。这是人民日报等三家重量级中央级报纸在取消刊登地方政府形象广告之后,中央级媒体再次发力喊停地方政府搞“软政绩工程”。

新华网指出的第一件旧事发生于1998年,浙江省绍兴市嵊州一个山区小乡的党委书记想出一个点子:所有乡干部都要记《民情日记》,记录他们的工作情况和民情民意。此“典型”经当时的浙江省委领导批示后在全省推广。

另一件则发生于1996年底,福建省漳州市在全市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中推行“组织部长夜谈联动”制度,规定每月15日下午4时到晚上11时为接待党员、干部、群众来访来电的时间,到2000年一度扩大化到493个单位。

然而,新华网指出,这两个倾听民意的“典型”,在不顾基层实际情况,大力普及“典型”,“省级甚至中央媒体都进行过报道”之后,近年来“典型”们不是“人走政息”,就是“几近停止”,“由热变冷”,直至归于沉寂。

中国中央领导今年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2004年2月16日指出: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中央表明今后官员考核政绩不光看生产总值,也看“民望”,“可持续发展”等“人文因素”。光靠大兴土木,建桥筑路,抬高生产总值来推高政绩的方法,已不管用;代之而起的,就是各式各样“假亲民秀”。

为了平步青云,不少庸官不惜通过中央媒体买广告等方式,间接贿赂媒体。中央媒体收了某地方政府广告费后,也不便刊文攻击该地方的官员。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震动了中央。

新华网5月14日就有文章指出,不少地方官员为了庆祝某项工作跃居全国领先地位,都会约请专人撰写了一篇长篇报道,上级一家报社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一部分,然后转另一版面,刊登在头版头条的部分没有收费用,而转入其他版面的作了广告处理,交纳了上万元的费用。据悉,这不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

在中央的关切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分别于5月10日和11日刊登公告,决定取消刊登形象广告。

事实上,媒体做假在中国并不新鲜,中国过去发生了几件大案,例如马向东案等,就曾传出有人贿赂了中央媒体记者,让中央记者写内参讲好说话的情节。可能在中国为地方官说假话的记者只属少数,但这种现象容易做成考核失实,社会各界已经十分关注。(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翻墙必看】又一名中共正部级高官被抓
吉林舒兰市一天30多位法轮功学员遭绑架
深圳知名八大景点之一部分城墙发生坍塌
大陆不少小女孩练芭蕾舞一个动作致瘫痪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