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国防白皮书》和《反分裂法》否决了“和平崛起”

张伟国

标签:

【大纪元1月14日讯】2005.01.13

中国新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和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其真正的用意是通过进一步炫示武力,以图达到吓阻台独的目的,这是中共对台“文攻武吓”战略升级的最新发展。不过,在这个动作背后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军方在这一政策调整中扮演的角色。

过去几年里,中国每两年发表一份国防白皮书。在2004年12月27日中国发表了最新一份国防白皮书,从十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今后一段时间的国防政策。白皮书表示,目前海峡两岸关系是2000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解放军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彻底地粉碎台独分裂图谋。外界认为,这是第一次明确阐明了遏制台独势力是今后国防政策的核心。就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第13次会议审议了另外一个被外界认为针对台湾的《反分裂国家法草案》。

外界还注意到,中国外交部最近提出的所谓对台外交斗争最高原则“一个重要准备、两个一切、三个最大程度”。“一个重要准备”指的是在加紧对台军事斗争布局的同时做好因应发生重大台独事变的外交准备工作。“两个一切”指的是整合一切资源、调动一切手段巩固和发展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格局和我强台弱的战略态势。“三个最大程度”指的是最大程度加大对台独势力的压力、最大程度加大对台湾人民的拉力以及最大程度挤压台湾的国际空间。

中国政府这一连串动作,揭示了中共内部发生了一个新的对台海关系政策调整──从过去的争取和平统一,转变为要加速针对台湾战争的准备。这中间,表面上反映了中南海当局对目前台海局势的重新评估和政策调整,实际上更多的暴露了中国军方焦躁不安的紧迫感。

在没有实现国家化转型之前,中国军队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私产,这种先天不足,本来就招人忌讳。在开放改革的市场化发展中,军队的急速腐败,也屡遭诟病。中共包括其统领的世界上人数最庞大的一支军队,已经沦为既得利益集团,本能的保护其既得利益已经是他们最主要的行为方式。

在和平岁月里,军队的作用和影响都十分有限,裁减军队人员编制,降低军费开支是一个常态, 但是照这种健康的常态发展,就无法保障甚至还会损坏中国军方的既得利益。由于中国军队在中国政治架构里的作用地位一直非常模糊,令到军方一直有人不甘寂寞,总在伺机干预朝政。最近的对台政策变化基本上就是他们的作品。

基于这种背景,中国军方一直以来就有两种相左的意见,一种是“职业军人式”的,希望促进军队国家化的改革,进而保障中国的民主宪政转型,使中国真正融入现代国际社会大家庭,通过负责任成为受人尊敬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军人政治家”式,以极力维护传统政治机制为幌子,一直在内政外交问题上设置“穷兵黩武”的陷阱,真正的目的是要维护和拓展其既得利益。后一种目前占了上风,似乎代表了主流。

早在八九年天安门民主运动前,军方就有一批人竭力主张所谓的“南美经验”??通过强制军管(甚至不惜通过军事政变),来加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这一背景与邓小平在六四中提出的“杀二十万(人)太平二十年”是否有直接的关联,尚待考证。尔后,在国内稳定压倒一切的环境里,加之有邓小平那样的强人在上面压着,这些人一直有生不逢时的失落感,于是就一直在台海关系问题上寻找着力点。

这次,利用江泽民与胡锦涛交接军队大权之际,胡锦涛需要在今年的人大会议上“顺利”接过江泽民国家军委主席一职,并急于稳住各地方群情思变、抗议鼎沸的局面,军方借机与之交换“忠诚”,不断有北京的消息来源称,军方中有人要借台海局势发难进而达到军管的目的,一旦军管,类似万州事件的社会动乱就不可能蔓延扩展,期间军方又可以最大限度争取其影响中南海政治决策。

毫无疑问,军方主导《国防白皮书》和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几乎已经彻底否决了胡温当局宣称的“和平崛起”战略目标,甚至也否定了邓小平过去二十多年来确定的争取和平环境发展自己的战略方针。然而,就像大多数中南海脱离实际的决策一样,中共此举更像是一厢情愿的自说自话,结果适得其反。尽管这个法案的焦点是防止分裂而不是要求统一,似乎比先前提出来的统一法还退了一大步。但大多数中国问题专家则认为,反分裂法可能反而不利于北京实现它对台湾的战略目标,甚至是对和平的威胁??恶化美中台战略关系,尤其对北京力图改善与华盛顿的关系的努力,成反作用(这已经从最近港府拒绝台北市长马英九入境的事件中得到了证实)。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张伟国:江泽民“谢幕”之观察
常麟:腐朽是怎样化为神奇的?
张伟国和胡平谈北京卫视插播事件
香港两村代表补选有结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