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先生的贡献及去世后对社会的影响

李卫平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元月八日上午,得友人短信,称赵紫阳先生已经“过世”,旋即又收到其短信,称消息不确切。很早就知道紫阳先生罹患严重的肺及呼吸系统疾病,每年冬季已经十分虚弱的生命都不得不与寒冷的天气进行一番生死搏斗。我与友人简短通话,认为无风不起浪,紫阳先生一定病情十分危重。

随后的日子,我一直密切关注各媒体的相关报导,期盼着老人家能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然而事与愿违,紫阳先生这次爽快地接受了死神的邀请,驾鹤西去。

赵紫阳先生的历史功绩

赵紫阳先生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世俗方面,二是精神方面。世俗方面归纳为两点。第一点,他于四川主持的农村改革恢复了破败不堪的天府之国的生机,以致大江南北传唱“要吃粮,找紫阳”的新民谣。他在四川推动的企业改革,成为中国走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道路的先声。个人认为,底层民众自发的赞誉是对政治人物最公允最高的评价;第二点,在担任国务院总理和中共总书记任上,他提出了很多前瞻性、大胆新鲜、那时没有人敢提的关于经济与政治改革的看法,并勇敢实践,为中国的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道路。比如提倡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又比如在一九八八年初提出新“两个凡是”:凡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措施都鼓励、都允许;凡是为发展商品经济必须的手段都不拒绝采取。这些思想都重现于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

然而赵紫阳先生一生最辉煌的一页却不是这些实绩,而是他于“八九”民运中表现出的人性光辉,坚守正义抛却反动的道德勇气,甘入地狱永不向邪恶妥协的风骨。对于一个一向注重现实利益并在进一步迅速利益化的民族,他的高风亮节,他所表现出的为价值牺牲个人权力地位以致人身自由的崇高精神,为民族集体的犬儒化洗刷了些许耻辱,使我们得以保留基本尊严,在其他民族面前不至于过分难堪,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华民族精神未来的振兴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历史的假设

不少人表示,赵紫阳先生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自由民主之路的政治领袖,如果没有“六四”镇压,中国在他的领导下早已实现了宪政民主政治制度。或者因为我是一个彻底的怀疑主义者,对此我不能肯定。再看他的言行,就我所掌握的信息,他对于坚持党的领导是始终不渝的。在此前提下,我认为不可能出现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必须考虑到的一点是,人是不断变化的。即使在执行位置上时真正有民主思想,一旦掌握了决策权,是否还能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对该问题谁也无法做出肯定的回答。而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掌握最高权力前后的表现却是截然相反的。我相信屁股决定脑袋。

有人指责赵紫阳先生当初没有很好地利用其巨大的影响力,像俄罗斯发生政变时的叶利钦一样,跳上坦克,号召军队倒转枪口,否则“八九”民运会大获全胜,等等。这显然是求全责备,我们不能要求人们践行超出他勇气与能力之外的行动。

软禁生涯的政治象征

赵紫阳先生逝世后,他女儿在第一时间发给亲友的短信中说:我父亲终于获得自由了。期间的凄凉悲哀愤懑无奈之情不言而喻。

在既没有经过任何审判程序,更没有任何罪名的情况下,政治领袖被长期软禁,近代史中仅有两个先例:一个是光绪皇帝,另一个是张学良(张虽然有军事法庭的审判,但随即特赦,遭软禁)。光绪皇帝被幽闭至死,张学良则幸运得多,最后的生命在自由中度过。显然,中共的作为直追大清朝,却远远落后于中华民国。而如果考虑到光绪与张学良其时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而赵紫阳先生已是年过七旬的垂垂老者,那么中共在人性与道德的匮乏上不是后来者高高居上又是什么呢?!

颇具讽刺的是,这十几年正是中共政权大力提倡法制、法治,主张以法治国、宪法高于一切的时期,甚至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但仅仅一个赵紫阳就使他们的全部努力陷入荒诞不经的绝境,使他们的所有法律成为一纸空文,令他们的全部承诺化为无聊的谎言。

中共将如何处理后事

如何评价赵紫阳先生?要不要公开进行悼念活动,以及以怎样的规格展开悼念活动?这只是最表面化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直接与如何评价“六四”议题相联系,最终则直指政权的合法性。

当下中国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因素,尤其两极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失业人数众多、官员贪腐严重、基本人权缺乏保障等,都令广大的中国民众无法忍受,人人心中都憋屈着满腔的愤怒,一颗火星就能点燃遍地干柴。所以中共绝不会推倒对赵紫阳先生的污蔑之辞,以避免人们产生不必要的政治联想,更不会公开举行悼念活动,给民众提供合法集结的机会。可能的做法是,数日后,在媒体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一则简短的消息,说某日举行了赵紫阳先生的追悼会,很可能连笼统的评价文字都没有。

不会重演“八九”抗议风潮

“六四”尤其是一九九二年后,中国社会迅速非政治化了,人们对国家和民族大业更多采取了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而将主要精力投向了自己的钱袋。由于民众缺乏强烈的意愿,再发生一场“八九”抗议风潮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加之现今不比八十年代,意识形态和舆论控制非常严密,以及缺乏高层政治力量的配合,因此估计中共会平稳度过这一关口。

作为晚生后辈,我真诚地祝愿赵公一路走好。

2005年1月18日星期二于北京香山
大纪元首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不代表大纪元。

相关新闻
香港多个团体到中联办悼念赵紫阳
组图:香港支联会举办活动悼念赵紫阳
分析:赵紫阳生前身后成当局难题
张炜:赵紫阳在历史上功不可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