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紫阳“我来晚了”

人气 92
标签:

【大纪元1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 李亚妮 编译报导)英国《经济学人》(ECONOMIST)1月17日报导,反对89年镇压学生运动的赵紫阳去世了﹐享年85岁。因为公开同情学生﹐他被迫离开党总书记的职位﹐因为始终不肯向党认错﹐他在软禁中度过15年﹐直到1月17日寂然辞世。

1989年5月19日凌晨﹐赵紫阳突然出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学生中间﹐他含着泪对学生说﹕“我来晚了。”赵紫阳不能明言﹐但是其中的含义很明显﹐他来得太晚了﹐救不了示威的学生了﹐他想让学生们有一条生路。学生没有听他的话﹐6月4日﹐人民军队向学生开火了﹐屠杀数百人。

赵紫阳从此在中国的政坛上消失了﹐他被软禁在北京一条寂静的胡同里。尽管这样﹐中共当局仍然担心他的死会掀起新的示威﹐赵紫阳去世前几天﹐天安门广场﹐赵家门口已经戒备森严。是否为赵举行国葬﹐更让当局左右为难。

目前﹐一切都平静无异。静流的时间和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好象把15年前那血腥的一幕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了﹐1989年4至6月的事成了人们谈论的禁区﹐年轻的一代根本想像不到当时军队镇压的残酷。去年的六四15周年纪念日﹐除了香港有一些游行﹐中国大陆毫无动静。

假如赵紫阳没有被贬得“不名一文”﹐他领导下的中国将与今天的中国截然不同。中共当局称没有当年的镇压就没有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赵紫阳却认为﹐广开言路照样可以发展经济。

赵紫阳1911年出生在湖南一个地主的家庭﹐他20岁加入共产党﹐1949年升任党内高职。六十年代末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游街示众。1975年就任四川省委书记﹐在他任职期间﹐农民允许有自留地﹐工厂允许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因此﹐四川省的经济日新月异﹐当时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反映了人民的心声﹐“要吃粮﹐找紫阳”。

八十年代早期﹐赵紫阳任中国国家总理﹐他继续在全国推行他在四川取得成效的经济政策。1987年﹐邓小平提拔他为党总书记。赵紫阳的风格令外国人耳目一新﹐他总是充满活力﹐知识鲜活﹐对资本主义理念有兴趣﹐甚至与国外记者辩论﹐这在中共当局是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的。

被贬后﹐赵紫阳没有与媒体接触﹐然而﹐他始终没有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向中共当局承认“错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五年﹐他静静的生活在监视下﹐外国领导人访问北京时﹐也礼貌的不提起他﹐共产党却直到他咽气还惶恐他。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胡温坐失一回顺应民意的历史机遇
港议员自行默哀范太暂停会议
陈劲松:说改革  话紫阳
【专访】江棋生被禁止吊唁赵紫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