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过劳认定具体 劳团:审查过程才是关键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徐毓莉台北九日电)过劳案例频传,台湾行政院劳委会新修订的过劳认定基准纳入工作质、量考量,不过,劳工团体认为,基准放宽未必可使过劳症申请职业病给付的概率提高,职业病医师如何审查才是关键,如果书面资料无法反映劳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与劳动现场过劳因子,过劳症认定仍将有争议。

劳委会新增订的过劳症认定基准出炉,不规律工作、经常出差、轮班、作业环境及伴随神经紧张的工作等,都纳入职业引起过劳症认定基准,让过劳症认定更具体。

根据新修订的认定基准,未来个案如果因工作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促发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就认定为过劳症。

过劳症已成为当前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近年来因劳工工作时间过长,导致心血管循环系统方面的疾病,已引起全球高度关注,包括日本等国也将过劳症列入职业病的一种。

日本研究发现每日工作超过十一小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机会增加,因为超时工作所导致的睡眠不足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工作相关压力引发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律不整等,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进一步恶化的原因。

劳委会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对大型医院搜集心血管疾病案例研究发现,超时工作与突发工作负荷加重等,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八十九年至九十一年劳保给付过劳症个案资料,包括:医院看护、清洁工、行政秘书等人,在二十四小时内因天气炎热、临时加班等因素,出现脑血管疾病。

还有企业主管、经理人、售货人员等二十七个个案,因长期超时工作、工作量激增,在二十四小时内发生特殊工作事件,结果引发心血管、脑血管疾病。

劳委会搜集的资料发现,有企业主管及经理人、导游等十一个个案,长期面临经常出差、睡眠不足、资金调度困难、期限压力等因素,结果因特殊事件而出现狭心症。还有议员办公室主任、大饭店厨师长期面临随时待命、人力不足等问题,因假日临时加班,引发脑梗塞。

去年台湾发生为抢救风灾水患灾情,有劳工长时间投入工作,出现疑似因超时工作、过度工作压力,造成过劳死或心肌梗塞的案例。

根据统计数据,八十九年至九十一年劳工保险给付资料,属于职业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疾病有六十三例。因过劳而请领的伤病给付金额,平均可领六至七万元,残废给付平均可请领九十万元,最高曾有个案请领两百万元。

为避免劳工过劳死事件重演,劳工安全卫生研究所呼吁雇主,平日建立员工健康资料库,对有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或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员工,应随时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避免超时工作,做好疲劳管理,而加强员工对工作压力的纾解技能也是必要的。

安全卫生研究所建议,雇主在轮班的管理及时间安排上,需考量生理适应性,避免过于频繁的轮班,若改变工作时间,要有一、两天的休假日调节,轮班工作避免九至十二小时的超时工作。

劳委会指出,究竟是何种原因引起心血管疾病,干扰因素有很多,且脑血管与心脏疾病是国人十大死因的第二、三名,对鉴定医师而言,不容易诊断是否为工作所引起,即使是专科医师,做出的判定也有所不同。

台大医院职业伤病诊治中心医师杜宗礼坦言,随着个案情况的不同,判断是否为职业引起的结果因人而异,职业病认定基准具体化,提供较为明确的指引,对劳工有正面助益。

不过,工作伤害受害人协会秘书长黄小陵指出,现在认定基准虽然放宽,但是规定因工作因素造成心血管疾病促发的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认定为过劳症并不合理,如果劳工原本就有高血压,也服药稳定控制,因为面临裁员压力促发心血管疾病,却可能因为体质考量不被视为过劳,衡量的过程中仍将有争议。

黄小陵说,在调查员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审查的委员不能单靠书面资料判断,而忽略劳动现场暴露的过劳因子,建议藉由工会等团体介入深入调查,以提供更完整的资料,作为判断依据。

她呼吁,员工如果发生职业所引起的疾病,除了由雇主向劳保局申请给付外,也可以自行向劳保局申请,来确保自身权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