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随笔:五万英镑的“含金量”

标签:

【大纪元3月24日讯】(BBC中文网记者苏平)带大一个孩子,父母需要付出的代价岂止几个不眠之夜呢?

五万两千英镑,这是英国的育儿专家们最新计算出的从怀孕到把孩子养到5岁之间父母所需要的开销。

这其中包括孕妇营养食品、孕妇装、尿布、奶粉、婴儿家具、童车、幼儿园等必要费用。但并不包括所谓的“隐性代价”,比如妈妈辞工造成收入减少、更换新车、搬家以及煤气、水电等日常开销的增加。

家里添个小天使,父母的钱包多了个无底洞。

以至于有人慨叹,要想早退休,就别想要孩子;一位专家还半开玩笑地警告,如果每对男女在决定要孩子之前都拿出计算器好好算一算的话,说不定人类早就灭亡了。

百万富翁?

五年五万多英镑,平均下来一年约合一万英镑,也就是说,相当于每天三十英镑。

以三口之家每星期在超市购物一百英镑计算,五万英镑是将近五年的食品杂货开销;五万英镑仍然能在英格兰一些地方买到两居室;五万英镑可以支付威廉王子曾经就读的伊顿公学三年的学费;五万英镑可以买到两部暂新的奔驰C CLASS豪华轿车。

最近出版的《怀孕与生育》杂志不久前作的一项名为”2005年育儿代价”的调查统计,得出了孩子从零到五岁之间需要五万两千英镑的数字。

这其中最大的一项三万英镑用以支付五年之内全天制幼儿园的费用,其他则全部都是生活必需用品(请参阅右面列举的部分例子)。

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如果你刚要喘口气说自己的孩子已经5岁了,另一项专业预测或许可以使你陡然清醒。

信用卡公司利物浦· 维多利亚去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你的公子(或是千金)6到11岁之间还会花掉你31,000英镑,12-18岁之间花费33,747英镑,19-21岁之间花费30,000英镑。

此后,孩子倒是自立了,父母也该退休了。

友人算过一笔账,养大一个孩子、再加上送他上私校、上大学等所有的费用,总计可能需要将近三十万英镑。如果把这笔钱用来投资的话,20年内就会增值到百万英镑。

节衣缩食?

难怪,英国”全国家庭和育儿研究会”的赖斯女士就感慨地说,没有几个人要孩子之前拿出计算器算算经济账。如果人人都这样做的话,说不定人类早就灭亡了,因为养孩子确实是太贵了。

布莱尔贵为一国之相、太太身为大律师,养活四个孩子还可以想象,普通工薪阶层,岂不需要节衣缩食?

这也正是很多年轻夫妇面临的窘境。去年九月,美国运通卡对1000多名英国人做了一项调查发现,新生儿在第一年需要的费用平均为3650英镑。

接受调查的人中,十分之九承认有了孩子之后不得不节衣缩食。四分之三的人被迫减少下饭馆的次数、半数的人搁置了度假计划、三分之二的人减少给自己添置新衣,五分之二的人在超市买菜都要挑便宜的买。

观念转变?

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昂贵育儿”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消费观念的改变。名牌广告的宣传、名流人物的冲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再加上随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信用借贷,也就更加助长了盲目消费。

另外,现在孩子的口味也和从前不一样了。四、五岁的孩子已经知道要东西、要好东西了。父母越忙、工作生活压力越大,越容易妥协让步。游艺机再贵,只要花钱,至少还可以买份清静。

现代社会给孩子提供的课外活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钢琴课、游泳课、足球班、夏令营,哪一样不需要钱呢?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女性很多有了孩子之后仍然上班,长时间把孩子托给别人照管,难免带来”负疚”感,或许希冀用昂贵的玩具、礼物减轻心中的负担?

创造条件?

所幸的是,现在消费者的选择也非常多。养孩子同样也有省钱的方式,有条件可以,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不难。

比如,母乳喂养,既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准则,又可以省下配方奶粉的钱,并且无需加热、无需消毒。可惜的是,在英国,母乳喂养的比例远远低于政府和健康专家所希望的。

婴儿用品最贵的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很多公司卖的是牌子、是那个”wow”效应。时而wow一下未尝不可,但普通商店东西质量同样可以信赖。再说了,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穿的是否Baby Gap。

另外,许多婴儿用品、玩具不过也就能用几个月,二手货的质量通常和新的差不了许多。何不时常暗示一下已经有孩子的亲戚朋友,说不定他们会借给你、送给你一些东西?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计划办事,但是计算时最好以妈妈不回去、或者只回去上半日班的收入为基础。因为,很多女人(包括我自己在内)没有孩子之前信誓旦旦、孩子一生出来就不那么坚决地要求回来上班了。

说起我个人,在有孩子之前,一份工资一个人用,有孩子之后,半份工资两个人用。曾有朋友戏言,”你的生活质量下降了半分之四百。”

但是,谁能够给孩子灿烂的笑容估价呢?任何另外一个五万英镑的含金量都无法与这一个五万英镑竞争。

(2005年3月22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英伦随笔:男男女女争奇斗艳
英伦随笔 细嚼慢咽享受美食人生
英伦随笔:"自己动手"的苦与乐
英伦随笔:“一家两制”的酸与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