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暮色之旅

鱼果

人气 5
标签: ,

【大纪元4月14日讯】淡水暮色,这是北台湾的代表景色。号称台湾八景的淡水暮色,随着台语歌王洪一峰的同名民谣,传遍台湾的大街小巷。从此,淡水的夕阳一直悬在台湾人的心头,未曾下山!

“日头将要沉落西,水面染五彩,男女老幼在等待,渔船倒退来,桃色楼窗门半开,琴声诉悲哀;啊……幽怨的,心情无人知。”

这就是淡水的美景:温柔婉约的水色,在夕阳的妆点下,波光粼粼。淡水河边,老琴人唱着情歌,把水面撩拨得更加妩媚;秀丽的观音山,隔岸看着淡水街头的男女老幼,好不美丽!

当我坐在淡水河边时,心中不由得浪漫。这样微妙的情愫,点燃了我生命的烛光;虽然并不是波涛汹涌的英雄史诗,我却在这里找到归乡式的文学安慰。

**西来文明的窗口

淡水,台湾西来文明的早期窗口。这个小城,由于西来文明而兴起;也由于西来文明而变色。

1626年,西班牙人占领基隆,在此建立红毛城,当时名为“圣多明哥城”。同时,荷兰人占领台南的安平,两个欧洲国家在台湾形成南北对峙。

1632年,西班牙人用武力降服诸“番社”。同年,淡水原住民不堪压迫,群起捣毁淡水城。1642年,荷兰人乘西班牙人有事于吕宋岛,“不战而下淡水之城”。

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这一年年底,荷兰人修建的“红毛城”完工,取名“安东尼堡”。荷兰人据此经略淡水,作为中日贸易之中途站,将硫磺、鹿皮及土产货物大批运销国外。

1662年郑成功驱逐了南部之荷兰人,淡水之荷兰人见大势已去,遂撤走。直到中法之战,中法两军血染沙滩。中法天津条约后,淡水成为通商港口。1867年,英国人更与清廷定下永久租约,租得这座“荷兰旧城堡”为领事馆。

历经日本统治时期,英国人还是不愿放手这座城堡,直至中华民国政府收回后,红毛城三百六十余年的沧桑史,终于划下句点。

这段历史,从另一个角度刻画出了淡水的暮色。淡水情深,却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武力伤害。淡水几世纪的悲哀,仿佛是西逝的夕阳朦胧地困住了东方的福尔摩沙。

这个岛屿走出了天真的生活,走入现代的商业与工业。淡水的历史何尝不是台湾的历史断片?东方遭到西来幽灵的侵扰,正写入淡水的灵魂深处呢!

**淡水的归乡之美

台湾前辈艺术家都很喜欢画淡水。李梅树、陈澄波与陈植棋,都曾经以淡水为题,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画作。他们画笔下的淡水,充分反映出这个小镇的风貌:红砖色的屋顶,连着碧水蓝天。小镇的古朴隐然可见;小镇的幽香,仿佛可闻;小镇的人情,几乎透纸浮出。

尤其是李梅树,他生平的画作多以三峡为主。三峡在台北盆地之南,小溪流过青山;淡水却位于台北盆地之北,宽阔的淡水河奔流至海。

三峡与淡水,一南一北,实在很不同。

可是李梅树画的淡水,恰恰抚平了淡水码头上流浪式的苍茫。李梅树的淡水暮色不含一丝悲怆,他的画融入了三峡的山温水暖,把淡水表现得更宁静,洋溢着渔人归乡的喜悦。

我不禁想起,十几年前的淡水,的确是那般的美。

我想起孔夫子所说的:“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人生的至境,来自我们看世界的方式。这个画面就好像王维写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世界的动,反映在我们安定的心田。

这就是美!

印象中,淡水的风是舒服的。咸咸的海风里,三五好友骑着协力车,沿着滨海的公路,享受海岸的景致。淡水的街道古色古香,仿佛是小镇脸上的皱纹;西式的、日式的与台式的建筑物,点缀其间,好像少女脸上的雀斑。

我想,淡水之美,不光是视觉性的,而是感受性的。来到这里,身上的毛孔好像打开了,用力呼吸。夕阳时,长堤边,每个细胞都一起向着夕阳,狂饮薄暮的辉光。

离开淡水,好像是离开海天相会的地方。

**现代的淡水小镇

淡水港,随着泥沙的淤积而失去了他的重要性。不过,淡水始终是台北人看海的地方。来到这里,都会的忙碌生活,抛诸脑后。工作的倦怠感,也一下子被海风与暮色洗涤得无影无踪。

淡水随着台湾的发展,也变得更现代化。自从捷运站通车后,假日的淡水几乎被人潮所淹没。山海之间,巨大的建筑遮挡了看山看海的雅兴;古色的小道,凭添了许多都会人的身影。

街头画家专注于画版、摊贩热情的叫卖、情人携手步行…这些画面的确是台湾的一页生动的写真!

虽然,人潮逐渐多了起来,可是每个人都在淡水享受着短暂的假日。我却听见流浪的歌声,淡水河边的老琴人,正拉着古老的音调,悼念逝去的淡水。海边的灯光,代表了淡水的繁华,潮水的起伏,似乎是小镇的脉搏。

淡水,百年而不孤寂。

淡水,只是北台湾的一个小镇的名字!@(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日本作家谈文化差异 一个地名让台湾人笑翻
走访大溪木艺博物馆 探索歌后凤飞飞故事馆
加国亚省班芙公园梦莲湖 上榜世界最美湖泊
组图:2024台北国际龙舟锦标赛集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