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火箭残骸885,000米高空碰撞揭秘

标签:

【大纪元4月29日讯】据刚刚出版的美国宇航局出版物《太空》杂志报道,日前,太空中上演了一幕十分罕见的太空“碰碰车”场面, 在距地面上空885,000米处的近地轨道中,运行了31年的美国火箭残骸与飞行了5年的中国火箭残骸的运行轨道居然于今年1月17日重叠,导致双方迎头相撞继而相继爆炸。爆炸过程中,美国火箭推进器迸射出三块巨大的残骸。

这是迄今通过轨道计算确认的第三起大碰撞事件。

最严重的撞击,也就是航太界第一个确认的撞击发生在1996年7月24日,肇事者是一块美国“阿丽亚娜”火箭的残骸,它以每秒14公里的相对速度撞断了法国一颗正在工作的电子侦察卫星的重力梯度稳定杆,后者立刻翻滚失效。

1991年12月底,俄罗斯一颗已经失效的卫星 “宇宙1934”撞上了本国另一个航天器“宇宙926”释放出来的一个大碎片,前者一分为二,后者一片零碎,以至无法跟踪。

在太空中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但一旦撞上,就是毁灭性的。一个10克的小物体,如果撞上卫星,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两辆小汽车以100公里的时速迎面相撞—卫星会在顷刻之间被打穿或被击毁。

令航太专家头疼的是,每一次撞击并不能让碎片互相湮灭,而是产生更多碎片,而每一个新的碎片则又多了一个新的碰撞危险源。 如果空间碎片多到一定程度,达到临界密度,就会发生雪崩效应。

甚至微米级的“尘埃”也不容忽视,它们不仅能造成航天器光学镜头的“磨砂”,还能改变航天器表面的辐射性能甚至更严重的故障。

航太专家就预言发生雪崩效应的那一天会很快到来,届时新的航天器将无法进入1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空间。

NASA披露,现在收编在NASA碎片资料库中的物体,都是直径在10釐米以上的大碎片,其中每天都有近百个在编物体属于可能发生碰撞的危险物体。

如果载人的航天器被10釐米的碎片撞到,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NASA在1960年1月1日成立了空间监视控制中心用于对付这些空间物体。

其实空间碎片的观测只是这套空间监视网路的一个附带功能,它的主要用途是导弹预警。

目前这个中心在全球16个地点设有观测站,拥有12台可用于深空探测的光电望远镜、6台机械跟踪雷达和6台相控阵雷达,最小能跟踪到1釐米的空间物体。

根据USSC在今年4月11日公布的资料,俄罗斯在这个资料库里占有4062个“席位”,排名第一;紧接其后的美国,数目是3945个;中国以351个排名第三。被USSC登记在案的,总共有9494个监控目标。

几乎每一次美国太空梭返回,地面工作人员都能发现它身上的“累累伤痕”。截至2001年,美国就因为空间碎片的撞击而更换了80块太空梭的舷窗,而替换一块舷窗的费用需要5万美元。

对于这样大的碎片,惟一的办法就是预警躲避,让航天器临时变轨。

中国也采取过规避策略。目前用于空间碎片监测的硬体设备有限,还无法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有一个小组专门从事空间碎片的预警,这个小组同时也承担了“空间碎片行动计划”的课题,为中国载人航太工程及时发布空间碎片碰撞警报。

这次参与肇事的中国火箭残骸是一枚长征四号火箭第三级解体后产生的碎片,在NASA的空间碎片资料库里,它的编号是“26207”。, 原本是长征四号运载火箭上极小的一块,面积只有0.06平方米。

1999年10月14日长征四号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送入太空,星箭分离后第三级被遗弃在自己的轨道上,但是它的燃料贮箱里还剩有一些推进剂。2000年3月11日,这些推进剂意外混合发生爆炸,产生了316个碎片,其中之一便是 “26207”。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俄罗斯联盟号太空船顺利升空
组图:俄罗斯联合号太空船顺利升空
美试验飞船自动对接技术
联盟飞船抵达国际太空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