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宜兰台风之旅I

张三 撰文、摄影

人气 3
标签:

夏日台风宜兰行,台风前夕,晴天丽日高高的云,这反而是拍照的最好时间,往瑞芳的方向塞车,改往基隆转往北海岸,路上贡寮音乐祭的旗帜随风飘扬,记得三年前的宜兰行,有点深刻印象,今日再游是作些影像记录,回味一下上次的印象,“林场肉粳,泰雅桥夜景、红糟鱿鱼”,想着宜兰的风土人情,三十六道酒席菜以及圆型城池的传说。

门口石狮被用毛笔描绘


先到澳底仁和宫及吴沙墓,向北海老英雄吴沙致敬,吴沙墓在仁和宫左边对面的巷子进去,仁和宫是1913年陈应彬大木匠师在东海岸的作品,特色是椭圆型的八卦藻井,有小朋友看到石狮都有含珠,比较特殊的是龙柱旁的一对像小龙柱的乞食台(供食台),我在五股西云寺也有看到过。

仁和宫龙头拱


我们到时正在庙会祭典,有济公附身的正在起驾,往吴沙墓路上左手边有民宅,石条堆砌而成的厝,门联是石刻的“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两件事读书耕田”,石刻刷红漆,吴沙墓有整理也有解说告示牌,简单解说墓区的配置图,碑文是蛮特殊的字体。

早晨的另一景点是头城的和平老街,天气热,先看好路上有一家冰店,老街从福德祠走进去,南门的福德祠题为“福多任重,高道厚德”,庙门正对着老街,见证老街的宽度,老街也是连拱。

不过和大溪湖口比起来比较低矮,女儿墙上比较精美的装饰已遭刨除,连续很多家都有古典美的腰门和红对联,最具特色的是老红长兴宅,对联“长处乐,兴于仁”是用乌心石镶嵌而成的。

而门牌是旧式白磁的,写有主人的名字,今日没有到卢缵祥宅,卢宅前有庭院池塘,在日据时代的鸟瞰图上,就有画出他的身影,可见繁华的程度,另有十三行的遗址“读古人书,友天下士”,都是上回去的,宜兰地名大都和垦拓有关,头城二结等等,和平老街日渐颓败,要欣赏要快。

对联是用乌心石镶嵌


老街的中段是庆元宫,取嘉庆元年的庆元两字,最大特色是门口对联的甲子年代,写“岁在屠维赤奋若”,屠维赤奋若是什么?是用尔雅释天的甲子称呼代表着己丑年,光绪己丑1889年。

岁在屠维赤奋若 , 代表着己丑年


还有正殿龙柱的柱头装饰是用四海龙王的造形,半人半龟那种水族类的感觉,或者是虾兵蟹将的样子,让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四海龙王不像八仙有较具体的形象,是蛮特殊的建筑雕刻,门口石狮又被用毛笔描绘显得朴拙,门联的边框也有涂彩,这颜色像是素人色彩的感觉。

四海龙王的造形


中午就近到福隆老店吃便当解决中餐,还有附近的芋头冰,下午的私房景点是林朝宗宅的宜兰民居,一进去看蛮协调的砖石结构,看了半天在水车堵的剪黏,找出了四爱。

先是看到了鹅,想到羲之爱鹅,再找到其他的“和靖爱梅,渊明爱菊,羲之爱鹅,敦颐爱莲”,门牌也是旧式白磁的,宜兰地区淹大水怕风雨的,所以木结构不高,这里的雕刻故事是可以好好看看的。

羲之爱鹅


顺路到武暖古桥,是用十五根石板作成桥的,我想到京都清水寺是两百多根木柱搭成的,这里的指示碑就作成古碑的样式,连被刀磨成的弧度也依样画葫芦,古桥周围有点整治,路虽然窄也设了停车场。

武暖古桥美女过桥


老师说“桥是古桥,庙是新庙,碑是古碑”,有人马上接着说“人是新人”,我在这里偷偷照些美人过桥的样子,现在有指示牌,为“葛玛兰官道四围桥”。

离开古桥经过旧宜兰监狱,老师问先去吃冰,还是先去看昭应宫,这天气当然是先去吃冰啦,到黑店吃冰,我一下车就赶紧排第一个,买了花生冰,然后带着往回走,去拍几张宜兰监狱的影像。

蓝天白云绿地上的瓦舍,有点美国南方的味道,就是那种电影乱世佳人的感觉,热轰轰的温度,佳人会晒成人土土,今日这种天气,感觉好像整路都在吃冰,宜兰城是座圆型的城池,可绕场一圈又回到原点,从他的路名,旧城东路旧城西路可见一般。

宜兰监狱有点美国南方的味道


我们就沿着旧城路绕了一圈,又回到宜兰监狱前的草坪,感觉蛮好玩的,宜兰城亦称“九芎城”,昔日环植九芎树,家在九芎林,蛮有意境的。

赶着阳光去照照昭应宫前的石狮,再晚一点,光线就会被前面的大楼给挡住了,昭应宫在宜兰城中心,特色为十大名狮,青斗石御路,双层木雕。

昭应宫我怀念的,是三年前晚上门口的红糟鱿鱼,我在正殿有看到一盏卖红糟鱿鱼所捐的灯笼,可见生意作得很好,庙门口也有它的招牌,三川殿的彩绘有很多好玩有意思的题字,如“养子不教,不如养驴”,“养女不教,不如养猪”,这几句话有人正在教女儿解释给她听,我们讨论著说这句话送给谁谁谁最好。

养女不教,不如养猪


城隍庙在附近也较阴森,门口正演着布袋戏,没有几个人在看,庙里对联都很白话,“英雄盖世 难免无常二字,富贵惊人 有如春梦一场”,“问心无愧 怕我爷爷什么,作事有差 求尔奶奶何为”,城隍庙刻意营造较暗的光线,你来了,总有一天会等到你,里面有算盘和七星?。

在往南的路边就会看到四结教会,已经退缩到离马路一段距离了,红砖及黑色水泥墙几何造型,有铸刻起造年代,写着“信望爱AD 1965.12.27”。

三年前来拜访时,教堂面临马路,现今因道路拓宽已退缩平移到后面,把前面的空间给让出来多个小水塘,这样子就会有个美丽的倒影,宜兰人蛮喜欢移房子的,二结王公庙四结教会的,都是乾坤大挪移,移厝变成了大家传颂的美事。

四结教会有个美丽的倒影


最后拜访冬山河畔流流社的民宿主人,是台湾第十二族“噶玛兰族”,而“流流社”应属“宜兰三十六社”,这个名字蛮有考古味的,主人讲一些河川变迁及葛玛兰族的故事,

晚上宿传统艺术中心,我们进传艺中心已经八点了,先简单的参观看一下广孝堂里面的斗拱建筑,这是原郑式家庙移过来的,今晚住在冬山厝宿舍区,里面的电视是TFT-LCD大尺寸的萤幕,我们看着新闻气象,关心着海棠台风的消息,期待着没有风雨的明天。

传艺中心广孝堂里面的斗拱建筑

本文转载自——转载自虎茅庄的旅行 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桃园民居坑子篇I
张三一言 :我为什么要提“魔鬼辩护士”
曾荫权卖港觅封侯
台湾桃园民居坑子篇II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