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宜蘭颱風之旅I

張三 撰文、攝影

人氣 3
標籤:

夏日颱風宜蘭行,颱風前夕,晴天麗日高高的雲,這反而是拍照的最好時間,往瑞芳的方向塞車,改往基隆轉往北海岸,路上貢寮音樂祭的旗幟隨風飄揚,記得三年前的宜蘭行,有點深刻印象,今日再遊是作些影像記錄,回味一下上次的印象,「林場肉粳,泰雅橋夜景、紅糟魷魚」,想著宜蘭的風土人情,三十六道酒席菜以及圓型城池的傳說。

門口石獅被用毛筆描繪


先到澳底仁和宮及吳沙墓,向北海老英雄吳沙致敬,吳沙墓在仁和宮左邊對面的巷子進去,仁和宮是1913年陳應彬大木匠師在東海岸的作品,特色是橢圓型的八卦藻井,有小朋友看到石獅都有含珠,比較特殊的是龍柱旁的一對像小龍柱的乞食台(供食台),我在五股西雲寺也有看到過。

仁和宮龍頭拱


我們到時正在廟會祭典,有濟公附身的正在起駕,往吳沙墓路上左手邊有民宅,石條堆砌而成的厝,門聯是石刻的「第一等人忠臣孝子,只兩件事讀書耕田」,石刻刷紅漆,吳沙墓有整理也有解說告示牌,簡單解說墓區的配置圖,碑文是蠻特殊的字體。

早晨的另一景點是頭城的和平老街,天氣熱,先看好路上有一家冰店,老街從福德祠走進去,南門的福德祠題為「福多任重,高道厚德」,廟門正對著老街,見證老街的寬度,老街也是連拱。

不過和大溪湖口比起來比較低矮,女兒牆上比較精美的裝飾已遭刨除,連續很多家都有古典美的腰門和紅對聯,最具特色的是老紅長興宅,對聯「長處樂,興於仁」是用烏心石鑲嵌而成的。

而門牌是舊式白磁的,寫有主人的名字,今日沒有到盧纘祥宅,盧宅前有庭院池塘,在日據時代的鳥瞰圖上,就有畫出他的身影,可見繁華的程度,另有十三行的遺址「讀古人書,友天下士」,都是上回去的,宜蘭地名大都和墾拓有關,頭城二結等等,和平老街日漸頹敗,要欣賞要快。

對聯是用烏心石鑲嵌


老街的中段是慶元宮,取嘉慶元年的慶元兩字,最大特色是門口對聯的甲子年代,寫「歲在屠維赤奮若」,屠維赤奮若是什麼?是用爾雅釋天的甲子稱呼代表著己丑年,光緒己丑1889年。

歲在屠維赤奮若 , 代表著己丑年


還有正殿龍柱的柱頭裝飾是用四海龍王的造形,半人半龜那種水族類的感覺,或者是蝦兵蟹將的樣子,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四海龍王不像八仙有較具體的形象,是蠻特殊的建築雕刻,門口石獅又被用毛筆描繪顯得樸拙,門聯的邊框也有塗彩,這顏色像是素人色彩的感覺。

四海龍王的造形


中午就近到福隆老店吃便當解決中餐,還有附近的芋頭冰,下午的私房景點是林朝宗宅的宜蘭民居,一進去看蠻協調的磚石結構,看了半天在水車堵的剪黏,找出了四愛。

先是看到了鵝,想到羲之愛鵝,再找到其他的「和靖愛梅,淵明愛菊,羲之愛鵝,敦頤愛蓮」,門牌也是舊式白磁的,宜蘭地區淹大水怕風雨的,所以木結構不高,這裡的雕刻故事是可以好好看看的。

羲之愛鵝


順路到武暖古橋,是用十五根石板作成橋的,我想到京都清水寺是兩百多根木柱搭成的,這裡的指示碑就作成古碑的樣式,連被刀磨成的弧度也依樣畫葫蘆,古橋周圍有點整治,路雖然窄也設了停車場。

武暖古橋美女過橋


老師說「橋是古橋,廟是新廟,碑是古碑」,有人馬上接著說「人是新人」,我在這裡偷偷照些美人過橋的樣子,現在有指示牌,為「葛瑪蘭官道四圍橋」。

離開古橋經過舊宜蘭監獄,老師問先去吃冰,還是先去看昭應宮,這天氣當然是先去吃冰啦,到黑店吃冰,我一下車就趕緊排第一個,買了花生冰,然後帶著往回走,去拍幾張宜蘭監獄的影像。

藍天白雲綠地上的瓦舍,有點美國南方的味道,就是那種電影亂世佳人的感覺,熱轟轟的溫度,佳人會曬成人土土,今日這種天氣,感覺好像整路都在吃冰,宜蘭城是座圓型的城池,可繞場一圈又回到原點,從他的路名,舊城東路舊城西路可見一般。

宜蘭監獄有點美國南方的味道


我們就沿著舊城路繞了一圈,又回到宜蘭監獄前的草坪,感覺蠻好玩的,宜蘭城亦稱「九芎城」,昔日環植九芎樹,家在九芎林,蠻有意境的。

趕著陽光去照照昭應宮前的石獅,再晚一點,光線就會被前面的大樓給擋住了,昭應宮在宜蘭城中心,特色為十大名獅,青斗石御路,雙層木雕。

昭應宮我懷念的,是三年前晚上門口的紅糟魷魚,我在正殿有看到一盞賣紅糟魷魚所捐的燈籠,可見生意作得很好,廟門口也有它的招牌,三川殿的彩繪有很多好玩有意思的題字,如「養子不教,不如養驢」,「養女不教,不如養豬」,這幾句話有人正在教女兒解釋給她聽,我們討論著說這句話送給誰誰誰最好。

養女不教,不如養豬


城隍廟在附近也較陰森,門口正演著布袋戲,沒有幾個人在看,廟裡對聯都很白話,「英雄蓋世 難免無常二字,富貴驚人 有如春夢一場」,「問心無愧 怕我爺爺什麼,作事有差 求爾奶奶何為」,城隍廟刻意營造較暗的光線,你來了,總有一天會等到你,裡面有算盤和七星?。

在往南的路邊就會看到四結教會,已經退縮到離馬路一段距離了,紅磚及黑色水泥牆幾何造型,有鑄刻起造年代,寫著「信望愛AD 1965.12.27」。

三年前來拜訪時,教堂面臨馬路,現今因道路拓寬已退縮平移到後面,把前面的空間給讓出來多個小水塘,這樣子就會有個美麗的倒影,宜蘭人蠻喜歡移房子的,二結王公廟四結教會的,都是乾坤大挪移,移厝變成了大家傳頌的美事。

四結教會有個美麗的倒影


最後拜訪冬山河畔流流社的民宿主人,是台灣第十二族「噶瑪蘭族」,而「流流社」應屬「宜蘭三十六社」,這個名字蠻有考古味的,主人講一些河川變遷及葛瑪蘭族的故事,

晚上宿傳統藝術中心,我們進傳藝中心已經八點了,先簡單的參觀看一下廣孝堂裡面的斗拱建築,這是原鄭式家廟移過來的,今晚住在冬山厝宿舍區,裡面的電視是TFT-LCD大尺寸的螢幕,我們看著新聞氣象,關心著海棠颱風的消息,期待著沒有風雨的明天。

傳藝中心廣孝堂裡面的斗拱建築

本文轉載自——轉載自虎茅莊的旅行 http://home.kimo.com.tw/tigergrasstown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灣桃園民居坑子篇I
張三一言 :我為甚麼要提“魔鬼辯護士”
曾蔭權賣港覓封侯
台灣桃園民居坑子篇II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