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议题发展时间表

标签:

【大纪元7月5日报导】(中央社巴黎三日法新电)八大工业国领袖高峰会六日至八日将于英国苏格兰格伦依格斯市召开,此次峰会中,气候变迁的议题已跳脱环境科学的范畴,成为攸关成败的政治挑战。以下简列时间表,说明何谓温室气体以及气候变迁如何兴起成为世界政坛的重要议题。

一八二七年:法国科学家福里耶提出“温室效应”一词,意指大气气体将太阳热能包覆在地表,不让热能散逸,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一八九六年:瑞士化学家阿瑞尼亚斯说,燃烧矿石燃料(石油、天然气与煤矿)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一九五八年:美国科学家基林发现,随着二次大战后景气繁荣,矿石燃料使用大增,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每年均呈现增加趋势。

一九七零年代:欧、美科学家发现其他几种气体也是温室气体,包括氯氟碳化物、甲烷与氧化亚氮。

一九七九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划时代的报告,指温室效应将造成气候变迁,并警告“采取观望政策,到时恐怕为时已晚”。

一九八八年:重要科学机构“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IPCC)在联合国支持下设立,这是一个重要里程碑,象征国际社会就如何衡量与分析全球暖化达成共识。

一九九二年:“联合国气候变迁基础公约”(UNFCCC)呼吁各国自愿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一九九七年:联合国气候变迁基础公约成员国签署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国家在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间,以一九九零年为标准,降低六种温室气体百分之五点二的排放量。规范书的完成将留待进一步谈判。

二零零一年一月至三月:“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发布“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全球暖化的证据已是相当明显,但气候可能因此产生何种结果目前难以论断。

同年三月: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污染国美国,放弃京都议定书。布希总统质疑全球暖化的科学证据,并指议定书不甚公平,对美国经济而言代价庞大。

同年十一月:除了美国,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通过条约规范书。

二零零二年迄今:大批科学研究引发各界担心全球暖化的速度正在加快,将对气候产生危险且无法改变的影响。一般预料,全球暖化将造成飓风、洪水、水资源压力、沙漠化等结果。热带地区贫穷国家受创将最深。

同年四月:美国施压迫使“政府间气候变迁问题小组”主席华森去职;华森是一位重要科学家,针对气候变迁提出警告。

二零零三年:保险商“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推估当年气候灾害的损失为六百亿美元。

二零零四年:“国际能源总会”(IEA)说,由于中国经济成长快速,必须大量使用矿石燃料发电,因此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污染国。

二零零五年二月:大型科学会议在英国艾克斯特召开,会中确定全球暖化已对气候造成影响,造成的后果可能比先前预期还要严重。

同年二月十六日:京都议定书生效。

同年七月六日至八日:八大工业国高峰会希望能达成协议,对抗温室气体,这项协议将包括美国,五大开发中国家也支持,如中国。

同年十一月:预定将展开会谈,讨论二零一二年京都议定书期限届满后的后续工作。

相关新闻
上海首次实行夏季电价
南方千万人受灾 中国气候极端
援非、气候议题 考验布莱尔
G8 峰会 音乐和抗议 引人注目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