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新埔.莲华山古道(2):回龙古道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3
标签:

(~续前篇)
莲华山三圣宫,主祀关圣帝君,创建于日据时代初期,是一间百年古庙,不过已无古庙的风貌。现在的外观是民国六十二年(1973年)整修过的。日据时代晚期,由于推行“皇民化运动”,三圣宫一度被废置,神像被迁往新埔街上的广和宫,直到台湾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信徒重修三圣宫,才又迎回关圣帝君。

在日据时代的台北市,似乎不曾发生这种废庙,并将神像集中管理的事情。我记得曾听学者提及,皇民化运动时期,日本殖民政府企图消灭传统宗教,然而顾及台北的舆论反应较容易引起外界的注意,因此当局不敢过于打压;至于台北以外的地区,愈偏远,愈无顾忌,对宗教的打压,便执行的愈彻底。

如今三圣宫的庙内已看不到任何古匾。年代最早的匾额是民国三十六年,其余大多是当代人物的题匾。匾额上的人名及其职称多已经与事实不符,由此可见这些年来,台湾政坛人物的起落沈浮,极为频繁,令人眼花撩乱。

从三圣宫俯瞰霄里溪及对岸稻田


三圣宫庙前的山川景色则依然如昔。凭栏望,莲华山山脚下的霄里溪依旧缓缓悠流而过,河岸对面田畴沃野,绿油油一片,秧苗在风中舞动。今天的气象特殊,受“珍珠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风不小,平野又空旷,助长风势。风阵阵吹来,整片稻田便化为一片绿色大海,稻苗随风摆动,如层层波浪,一波接一波,煞是迷人。我不曾见过如此的稻海绿波。感动在心头。

庙旁,有巨硕的老榕树及凉亭,成了理想的用餐及休憩地点。用餐毕,洗把脸,休憩一会儿,然后再继续我的古道之行。三圣宫的后方有山径可直登莲华山,地图被标示为危险地段,已少有人走。现在的登山口位于山麓的“崇圣亭”。由三圣宫拾阶而下,约两、三分钟,就来到了崇圣亭。

“崇圣亭”前的石狮子,具有日式石狮的风格。


亭内墙壁写着密密麻麻的捐款芳名录,引起我注意的是,亭前一对石狮子,雕刻有些自然磨损,显然石狮已有一段历史。石狮的造型并非传统的中国狮,而是具有日式风格。这石狮是否为三圣宫早期的石狮呢?这可能性似乎不大。我猜想可能是来自于新埔地区某一座日本神社的遗物。

飞龙登山步道

由崇圣亭旁的石阶步道而上,约爬至三圣宫同等的高度时,步道右折,木桥过小溪,又回折向下,然后开始爬坡。这时,步道变为枕木步道,踏踩的质感不错。途中有小径叉路,但只要循着枕木步道前进就对了。

这条步道比飞龙池登山口上来的步道路线清楚,路况也更好、更单纯,所以更适合于一般游客。上坡路,有林荫遮蔽,又有凉风轻拂,所以爬坡不觉疲累。约十分钟,枕木步道终止,变为泥土路,又六、七分钟,抵达休息站,腹地宽阔,有早觉会设置的一些休憩设施。

刚才一路爬上来的枕木步道是“飞龙登山步道”的“龙脚”,现在则已到了“龙臀”的部位。从龙臀至龙颈的龙背棱线部分,属于国军的军事训练场地,步道至此变为宽阔的泥土路,路旁林间散置各种障碍物,做为军事操练之用。在刚抵达休息站之前,左侧有条林间小径,则才是“回龙古道”的正路。古道与训练区内的泥土路大致互相平行,中间也有小径相通。

这片位于棱线的军事训练场地已经废弃,不少障碍设施已腐朽,被围了黄色的绳索及竖立安全警告标志。我随意走进去逛了一小圈。这片棱地的地形平缓,区域又辽阔,若能将这障碍设施加以整修,应是一处适合青少年做为健身休闲的森林公园。

“回龙古道”的芒萁路


只走一小段,便折回休息站,然后走往“回龙古道”。所谓的“回龙古道”,应该只是一条登山步道而已,因为山径绕着飞龙,所以称“回龙”。为何被称为古道?无从得知。或许现在的龙背棱线曾是一条古道,平缓的地形,宽阔的土路,适合牛车行走。资料上说,载熙古道全长1.5公里,或许莲华山的棱线土路,也曾是载熙古道的一部分。现在的回龙古道,有可能是山顶被划入军事训练区后,民众另行开辟的替代山路。

走进回龙古道,是今天所走的路段中最美好的经验。质朴的泥径,平缓的山路,走来相当惬意。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但地利又有天时配合时,则境界更佳。今日阳光和煦,又有凉风送爽,则走来更适意。

沿路走,并没有看见莲华山的基石,倒是望见三圣宫后方直上莲华山的危险路段,山径通过棱线崩壁,看来极危险,无怪乎这条山径少有人走。回龙古道的沿途不时出现“陆军营地”的石柱,古道与训练场地的泥土大路维持平行,时而贴近,时而拉远,有小径可相通。沿途茂盛的芒萁,在林间地表形成一片绿,则特别令人印象深刻。

“手榴弹实弹投掷场”

走约二十分钟,来到一处白色围墙边,墙上缠绕着铁丝网,戒备森严,可能是仍在使用的军事营地。步道绕着围墙而行,不久,遇叉路。先取左行探路,约三分钟,接到我早上走过的路,正是前往采茶古道的路上。至此,我终于对莲华山区步道有概略的了解。于是折回到围墙边,循着围墙直行出去。

走出去,来到白色围墙的大门。大门深锁,前面竖立一块牌子,竟写着“手榴弹实弹投掷”。看到牌子,心里小吓一跳,随即觉得有趣。这真是一次特殊的登山体验。古道旅行,行走于山林里,却同时身处于军事情境中,曾听到阵阵的实弹枪声,目睹各种步兵的训练设施,如今又经过手榴弹投掷场。这也勾起我的军旅回忆。我属于预官三十三期,步兵科,曾在凤山步兵学校受训数周。

凤山步校后方有一片绵延的小山丘,都是步校的野战训练场地,这些小山丘大多没有名字,多以高度来命名,例如一二0、一三八高地等。当兵时的记忆犹新,实则已是二十几年前的往事。退伍后,还曾被点召过几次。如今我已届满四十五岁,正式除役。倘若国家有事,我也不会被征召赴前线。除役固然高兴,但也有人易老的感慨。

“手榴弹实弹投掷场”前面的草地

“手榴弹实弹投掷”前方有连绵的草坪,踏草前进,发现前方草地上有迷彩的矮墙障碍物,似曾相识,原来正是我早上经过的“地形地物识别训练场”。穿过草地,来到水泥小路。我取左行,再走至路底,取右行,穿越森林小径;果然如我判断地,小径可接回载熙古道。然后踏着载熙古道的鹅卵石石阶路,一路而下,回到“飞龙池”。总计从三圣宫出发,回到飞龙池,含休息时间,费时1.5小时。

回到飞龙池。

从载熙古道下山。


今天古道之行,上下午各走1.5小时,走完莲华山区的四条古道,此行圆满,收获匪浅。其中,“载熙古道”最短,却无意而得知一段空军往事;“采茶古道”上的巨枫神木,则是我见过最大的枫树;“进香古道”的鹅卵石旧路,则富饶古味。此外,“三圣宫”前的绿色稻海,“回龙古道”上的芒萁路,还有沿途遇见的大小碧绿草原及各式的军事设施,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莲华山之行,可说是一趟令人回味的丰富之旅。

旅游日期:2006.05.11 

行旅图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帕克攻下最高分 马刺击溃欧洲强队马卡比
新竹横山.茶亭古道
流浪汉称澳洲人心肠越来越硬
新竹横山.丰乡国小(大山背人文生态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