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王时槐过真仪

一斗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明朝的王时槐好学,后来为了四处去探求学问弃官不做,一生都坚持“人天性是善良的。”

一次,时槐从家乡安福乘小船去南京,过真仪时天黑了,当时两岸大船林立。忽然风起,船家将缆绳系在一艘大船后面,一会儿缆绳被大船上的人割断了,时槐的小船被风浪卷入江心中,好几次要翻了,船家吓哭了,一会儿小船又被刮到岸边,大家死死抓住另一艘大船才得以幸免。早上,船家要去官府告那个割断缆绳的人,时槐说:“船幸运的没出事,还追究什么呢?”

古人求学是为了做人,今人求学是为了做官。

(《涌幢小品》)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最近看到两篇关于《刘伯温碑记》字谜破解的文章,这里也想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探讨。这里的“字谜”是不是在“人民喊真主”的后面就开始了,即“银钱是个宝,看破用不了, 果然是个宝,地下裂不倒, 七人一路走,引诱进了口, 三点加一勾,八王二十口。”这一段。
  • 孔子前往周室,参观周朝的祖庙,看见祖庙的右边台阶前有一尊铜人,它的口部被封了三层,背后面有铭文说:“这是古代一位慎于言语的人。小心啊!小心啊!不要多说话,说多了话,必然有闪失;不要多事,多事必有灾祸。平安快乐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做使自己后悔的事情。
  • 董教增,字益甫,是清朝江苏上元人。他家中原先十分贫寒,有一年,他背着包袱独自徒步前往京城去赴试,在途中遇到一艘前往京城的船,当时天气火热难耐,董教增便想请求搭乘这艘船去京城,船上的客人答应了。
  • 一般人认为汉字是传神的文字,而高人更近一步说汉字是神传的文字。历史故事不是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的吗,为什么呢﹖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传说他有四只眼睛,是一个半神半人。当他从天上带来文字时,上天喜悦地祝福华人,并降下小米来庆贺。而妖魔鬼怪,看到人类有了文字,有了智慧了,再也难被其愚弄操控了,它们失灵了,就只有连夜抱头痛哭。
  • 明朝侍郎宋琰年轻时,一次乡里瘟疫大作,他姑姑家闹的最厉害,别人都远远躲避,没有人敢上门,宋琰说:“如果这样的话,她家要绝种了!患难不能去救恤,要亲戚干什么?”就去住在姑姑家,煎汤熬药,救活了她们全家。
  • 晏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春秋时期齐国人。齐景公有一个心爱的女儿想要嫁给晏子,景公就到晏子家去饮酒。酒喝到畅快的时候,景公看见晏子的妻子,说:“这就是你的妻子吗?”
  • 明朝万历十九年,一个敝衣垢面,疯疯癫癫的道人来游曹县定清寺。寺中原先有一株梧桐树,因为枯死已经被锯掉了,地上剩下一截残根。道人游完大殿,坐在那个残根上,说:“我可以让这棵树再生。”向寺僧讨水,寺僧谁也不搭理他。
  •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御史赵锦因为上书弹劾丞相严嵩被捕,被戴上刑具从万里外的云南递解回京。路上几次从囚车上掉下来,被车轮压过得以不死。
  • 清朝末年,京城的裕斋田相国有洁癖,多禁忌。家里他常坐的地方,不让别人坐。门帘、开门把手不让别人碰。在衙门文书,手下都得拈着笔管的末端给他递笔。每到冬至、夏至、春分和秋分的前一天,就不出门,也不阅公文。所穿的衣服,要一尘不染,也不能有皱褶。有时坐衙门坐久了,衣服偶尔有了褶了,一定要回来让家人熨平再去。
  • 明朝嘉靖年间,王佐死后,陆炳接替了他的位子,掌管锦衣卫。陆炳为人贪婪,看中了王佐留下来的家业。王佐的儿子平日里喜酒好赌,陆炳以为非作歹罪将他逮捕,他母亲也牵连被捕,同时找来几个人逼迫作证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