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从《冰点》事件看中国的“新闻寻租”现象

梁治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3月11日讯】最近的《冰点》周刊事件,再一次证明了专制机关对新闻舆论的钳制和粗暴干涉。虽然,《冰点》最终以复刊作为结果,但复刊后的《冰点》只不过是被强奸后的《冰点》,内容绝对和原来不一样,也会失去原有的风貌和精神,就象阳痿患者一样。

专制整你没商量,这是我们看到的一面,但是还有一面我们没有看到,那就是中国普遍存在着的“新闻寻租”现象。从《冰点》来看,它只有两种出路,一种是向专制妥协,成为“吹鼓手”或者专制中的一员;另一种就是依靠新闻来置换滚滚的财富。至于它所坚持的精神和风骨的中间道路,在中国目前这种新闻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出路实际上就是“新闻寻租”。

说起“权力寻租”,大家都会明白的,那就是通过权力来攫取财富。在一个不民主、不文明、不现代的社会里,无制约的权力被推崇的至高无上,通过这种虚无的东西来置换财富,置换腐朽的生活,置换尊严,置换压迫人民的快感是易如翻掌的。

“新闻寻租”和“权力寻租”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攫取财富。本质也是一样的,都是专制的产物。但“新闻寻租”恐怕只有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才存在着。在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里,新闻自由是言论自由的最高体现之一,是人们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人都有新闻自由,都有自由办报办刊的权利,都能自由的发表言论。而在一个极端专制的国家里,因为新闻是控制在专制手中,是工具,是喉舌,它们根本不允许老百姓随便办报报刊。所有的报刊都是控制在专制政府手里,所有的言论都要经过层层过滤,所有的记者编辑都经过各种方式的洗脑,能深刻实践为专制服务的新闻观,这样的新闻当然无法代表人民。

在自由民主的国家里,因为新闻自由是其根本,办报办刊很简单,也就没有什么“新闻寻租”的现象,比如西方等自由社会。而在极端极权专制的国家里,因为新闻是牢牢掌握在专制手里,有专款可用,所以新闻也不存在着寻租现象,比如朝鲜,比如过去的苏联和中国等。唯有在中国现在的这种畸形体制下,新闻才存在着寻租现象,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因为中国的新闻媒体目前有两种,一种是党报党刊,比如《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中央电视台等,另一种就是所谓的民营报纸,如各地的都市生活类报纸大都属于此类,但无论是党报党刊,还是民营报纸,都要求服务于党,坚持党的舆论导向。在舆论导向上,党报党刊跟得近些,内容纯粹是歌功颂德、说教之类的东西。民营报刊相对松些,我们看到的许多恶性事件一般都是民营报刊报导出来的。党报党刊和民营报刊的不同之处只在于,党报党刊有国家的专款可用──办报有经费,发行有摊派,比如《陕西日报》,每年的经费在上亿元。《陕西日报》每年都亏损,都缺少经费,据说每年的新年前,陕西省的主要领导都把各个企业领导聚集在一起,不给钱就不让走人。《陕西日报》年亏损额据说在数千万人民币,曾有人建议停了这种劳民伤财的报纸,但没有一个领导敢下这个决心。因为这是党报啊。而民营报纸,国家只给所谓的政策,却不投一分钱,只有靠自己融资,融下来的钱还要交数量可观的管理费。而国家给的所谓政策,除了坚持党的舆论导向不能丢外,其他都可以网开一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实际上在民营报纸的脖子上斩了一刀。内容上不能自主,经济上又不扶持,老百姓对新闻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要求,因此民营报纸生存一般都很艰难,据了解全国各地这几年的民营报纸基本上处于岌岌可危的地步。

也许媒体是个朝阳产业,所以在中国偏偏又有许多人想投资办报。这样,刊号就成了十分稀缺的资源。一个刊号,就是100多万。刊号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在民主国家里,一钱不值,可在中国这样的国家里却价值万金。在中国,办一个刊号很难,刊号要经过层层审批,而且要有相当的政治背景。据说,现在的刊号审批又停止了,国家原则上不批。所以在中国,有刊号的并不见得能办报,想办报的却没有刊号。这种状况正是“新闻寻租”产生的背景。比如本市的《三秦都市报》,每年的亏损都在千万,员工多次发不出工资。最近和一个民营老板合作,这位老板投资2,000万人民币,这2,000万实际上就是刊号的费用。而陕西《美报》在三年前还是出版社的一个小报,工资发不出来,后来卖给一家房产商,好象是100万。《西安商报》几年前弄了好几个投资商,每一个都只是几个月,最后一个已经办了三年,亏了3,000多万,现在发行量只有几千份,想卖出去,却没人要。有人说,象这样苟延残喘的报纸,还不如停了好。但是人家很清楚:只要有刊号,就是财富。保持刊号,也就是保留了财富。只要报纸出着,就证明刊号还在。

投资报纸,报纸实际上却不属于你的,这一点和中国的其他投资对象不同。国家规定,民营企业投资报纸,只有经营权,没有采编权。主权仍就是国家的。曾经有一个笑话,《美报》的总编和投资商的老总去参加新闻出版局的考试,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投资报纸,报纸就属于你的吗?那个老总毫不犹豫地签了个是,因为按照共产党的宣传谁投资谁收益,我投资报纸,报纸当然是属于我的了。结果被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奚落了一通。

投资却并不能买断报刊,只能买断暂时的使用权,就象“权力寻租”,也不能买断权力,只能获得暂时的置换权一样。

据了解,西安的“刊号费”一般是这样的,《美报》100万,《西安广播电视报》30万,《陕西广播电视报》200万,《城市经济导报》30万,《三秦都市报》500万。当然这是年价。付出这个价格,你可以获得该报出过主权外一年的发行权、广告权、管理权以及实质上的采编权。

“新闻寻租”在民营报刊的现象很普遍,但那些拿着皇粮的党报党刊也不容乐观,许多国字型大小的报刊在各地开设的记者站或者工作站就是典型的“新闻寻租”现象。这种记者站或工作站,主办方只提供所谓的手续,这手续无非是一些档、几张介绍信、空白合同书以及“如果有人打电话,报社会有这个人”的照应。至于经费则一分不给,反而要给主办方交一笔数目可观的管理费。维持记者站或工作者的费用,就只能靠四处敲诈勒索了。《人民日报》在西安的记者站,一年的管理费是100万,《中国青年报》的管理费是30万,另外的一些报刊也在数万数十万不等。

“新闻寻租”严重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宗旨,也使得新闻在老百姓心目中形象极为败坏。良知、真诚、正义,是新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内涵,但这种“新闻寻租”的存在,使得新闻常常违背良心违反人伦背弃道义,成为金钱和权力的走狗。

“新闻寻租”和“权力寻租”一样,是中国专制体制变异的结果。“新闻寻租”是民主自由最大的敌人之一。中国走向民主自由,新闻回归本原是第一步,而新闻回归本原的首要任务就是坚决反对“新闻寻租”。

2006-03-10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梁治:“官官相护”和“官官相杀”
梁治:可怜的中国记者
梁治:从滕兴善被错毙看中国公检法
不要再拿荒谬的改革欺骗人民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