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时代(8)

杨魁

人气 2

万物彼此吸引,力量的大小与参加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并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
万有引力定律于1687年经牛顿刊布在他不朽的巨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之中,在这本书里他永远奠定了天体力学的基础,而且从他的定律和伽利略与惠更斯的力学,诱导出开普勒的三个定律。(摘自《天文学简史》,第31页,[法]G. 伏古勒尔/着,李珩/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有人把心理学引入物理学,以避免物理学在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其实都在假装科学不是人造的,假装自然科学可以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谁也不能感知得到独立于感性的所谓自然客观理性。
“万物彼此吸引,力量的大小与参加的物质的质量成正比例,”质量的多少是以重力来衡量、定义的,所谓引力与重力拥有相同所指,引力就是指重力,重力就是引力,也就是说质量与引力是一回事。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前半句是讲万物彼此吸引,力量(引力)的大小与引力的大小成正比例,换言之,物体质量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多少成正比例。比如,弄一个面团,这个面团的大小与其(面)多少当然是成正比例的,当然引力、重量、质量、面团都是均匀的。万有引力的后半句“并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还是那个面团,把它压成正方形的面饼,平方表示正方形的面积,那么面团被压得越薄,其面积越大,边长(距离)越大,也就是单位面积的面越少,或者把这个面团想像成金字塔,那么这个面团的每个水平横截面都是正方形的面积,这个面团压成面饼后,的确面饼面积越大,也就是边长(距离)越长,面饼越薄,单位面积的面(引力、质量)越少。

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度量,可由其密度和体积共同求出。(摘自《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5页)
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人会以为牛顿是在搞循环论证,实际情况是牛顿发现一切物体在运动中都有某种共同的不变的东西,不管物体怎样运动,受到怎样的力,它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都是保持不变的,这就是物质的量,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要考虑到它。(同上书第1页)

质量无论用什么来定义,比如体积重量等等,都是指物质的量。前面提到物质的两个定义,有形实体与外在客观性。客观性就是在观察物件之外,与其无关,换言之,观察者认为的自己在绝对空间中观察(想像)的有形的规定(实体)就是物质,也就是物体,也就是意识中的物。
别忘了人认为的自然科学等一切都在自己的意识中。
自然科学追求以一个完美的公式表述自然,比如1等于1的3次方,或者说1等于1的那么多的那么多。公式的中间永远是等号,自然科学追求什么等于什么,什么是什么,永远在自己认为的同义反复的漩涡之中,也永远在自己构建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之中。
换言之,这个面团就是在我们的意识中存在的物体、实体。万有引力之类的定理、公式就是把实体(绝对空间中的规定)在绝对空间中(相对于绝对空间)作各种幻化的结果,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就是以我们在假想的绝对时空中看到的星体、物体来解释,如果那样的话,我们会看到什么,就是在假设会看到什么的情况下会看到什么。换言之,现代科学的认识就是幻觉假像,绝不是真。更重要的意义是以这假像不可能通向、通达真,不可能使人类接近绝对真理,只能背道而驰。随着科学的发展从宇宙中剔除一丝一毫的人之意识,从自己的意识中剔出一丝一毫的自己,人类以自然科学探索宇宙越广(其实是越窄),人类便越孤独。
以棒打蚊子般的精确撞击慧星,如果说就是要显皮显皮,倒也没什么大毛病,甚至可以说颇具人文精神,似乎以挽歌般浪漫情怀去拨动宇宙的心弦。却偏要说目的是要探索太阳系的起源及生命的起源,简直是撞在本文的枪口上,以至被人指责为污染宇宙环境,就差没说乱抛垃圾了。估计一般人练出棒打蚊子技术绝不会比试制火箭时的失败更多。
根据自然科学理论表面看能预测一些诸如日蚀、月蚀等天象,但其只能先观察到比如一颗小彗星的运动轨迹,然后才可能推算到其轨道。不过这种方法也必须假定某星体不动,不可能假定天体相对于太空或绝对空间运动。这种方法永远也不可能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现一颗彗星,不可能预言什么时候会有一颗小行星冲向地球,或者说不可能在观察计算到发现某星体之前预言其出现。自然科学追求的是所谓客观非人格化的意义,或者说自然科学追求的所谓意义与人无关。宇宙并不是在空间当中存在。@*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神话时代 (1)
神话时代 (1) 人气 6
神话时代(2)
神话时代(2) 人气 1
神话时代(3)
神话时代(3) 人气 1
神话时代(4)
神话时代(4) 人气 4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