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启蒙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旁观“冰点”批袁文章

陈彦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3月8日讯】震动海内外的“冰点”周刊停刊又复刊,一如中共宣传部门的有关指令,复刊号上刊登了一篇批评袁伟时教授的文章。不除预期,此文一出,立即引起了舆论的注意和评论。

第一朵报春花?

导致冰点停刊的袁伟时的文章题为“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冰点复刊后的批评袁文的文章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教授的手笔,题为“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如果说,刊登批评袁伟时的文章是“冰点”复刊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的话,那么张教授愿意在此时为文,在客观上成全了“冰点”,尽管复刊以后的冰点会具有何种气象仍有待于观察。假如按照包括袁伟时教授在内的中国内外舆论所希望的,冰点从此仍能够保持其一贯相对独立的刊风,也能够允许不同的学术思路、理论观点的交锋的话,那么张海鹏教授的文章将成为“冰点”复刊之后学术讨论的第一朵报春花。

对于这一点,张教授也许在运笔写作的时候已经有所感晤,因为他在其洋洋万言的文章中也引用过不同观点的争辩。

请看以下一段文字。为了论证“侵略者没有程式正义”,张海鹏教授以发生于1859年的天津大沽之战为例,认为当时清政府的安排合乎当时国际关系的准则,符合程式正义的要求。张教授在此举证了当时英国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

一是:“当大沽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资产阶级的报纸反诬中国破坏条约,要求英国政府对中国实行‘报复’。英国《每日电讯》甚至称:大不列颠应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并占领北京;英国人应该成为中国的主人。”《每日电讯》怂恿战争,显然同今天的张教授一样,站在支持政府的立场上。

第二种声音是马克思的评论,马克思当时在评论大沽事件时写道:“既然天津条约中并无条文赋予英国人和法国人以派遣舰队驶入白河的权利,那么非常明显,破坏条约的不是中国人而是英国人。”张教授在文中还特地加上了一句:“马克思是研究了英国公使和记者从中国发回的报导写下这些评论的。”笔者不怀疑,张教授在引证英国“每日电讯”的文字时,应该也会想到该报也研究过关于中国的报导。也就是说,同样的史实引出不同的结论乃是治史甚至一切学术研究的题中应有之意。

张教授在这里引证的不同结论至少表明,既使是在一百多年前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言论自由还是存在的,反对政府的言论还是有发表的空间的。

政治异议人士马克思

不仅如此,在中国熟悉马克思的学者应该不会忘记,作为当时的政治异议人士的马克思正是不见容于普鲁士的书报审查制度,被专制者从德国科伦驱逐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从布鲁塞尔驱逐至巴黎,又从巴黎驱逐至伦敦。正是在伦敦马克思获得了相对充分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发表自由和出版自由。假如当时的英国当局封杀了马克思的声音,关闭了马克思得以发表文章的阵地,今天张教授就无法引用马克思反政府的论述。而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找不到任何传播思想的渠道的话,那么人类世界上就将不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体系和制度就无从谈起,包括今天的中国共产党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值得指出的是,当年的资本主义的英国提供了反对英国政府的自由,但英国并没有因此崩溃,资本主义也没有因此消亡。

从思想多元的原则出发,任何文章都是可以商榷和批评的,这两篇文章也无例外,无论是从史料还是史观上都可以推敲和追问的。笔者在此无意对张教授与袁教授的论辩文章进行细致的评说,而且,问题的本质并非文章中所体现的学术研究结论的是与非,而是研究结论能否推动研究的深入,是否会封杀学术争论的进一步展开。袁教授文章的题目是“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讲的是教科书,就事论事,主题明确。但张教授的文章题为“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一篇讲整个中国近代历史的宏论,文章中充斥着类似于“历史主题”、历史主旋律、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等意识形态辞汇。此文显现的既是文革之前甚至文革时期的一套语言和文风,也是文革时期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历史的定调。

唯物史观违背历史常识

张文一上来就宣称“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是否意味着不承认这一结论就是异端邪说?必须加以封杀?假如我们说中国近代历史主题是寻求现代化,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追求自由民主,是反专制、反愚昧、反极权的话,难道就错了吗?张文的结论既使不是错的,也不能囊括历史的丰富性,更不能涵盖历史的复杂性。张教授是60年代就投身史学的人,不会不记得文革时期一顶“违背唯物史观”的意识形态帽子就可轻易将一个学有所成的历史学人置于死地的。张文所用的意识形态辞汇在经过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启蒙运动的荡涤之后已经不具备意识形态强制型语汇的功能了。

所谓“唯物史观”无非是要通过“奴隶(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种自欺欺人的定论为“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张目,论证共产革命的合法性。今天,这种定论不仅不能垄断历史的真实,也不能论证中国现政权何以不容哪怕是和平的“颜色革命”。张教授今天指责袁教授没有遵循唯物史观不仅不能证明袁教授的观点错误,而恰恰相反,证明袁教授是接受了改革开放洗礼,敢于出新,敢于突破教条,富有独立见解的学者。换句话说,袁教授违背唯物史观并没有什么不对,而相反,恰恰是唯物史观违背了历史的常识。张教授此文传达出的关于他自身的资讯则是:或者处于各种原因,他难以找到反驳袁教授观点的思想利器;或者根本就错过了思想解放的熏陶,与时代脱节,无法与时俱进。进一步说,如果今天的中国仍然固守此类文革前的意识形态的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就失去了理论基础,因为中国今天所有同国际接轨的政策至少是违背“反帝”的“历史主旋律”的。同时,如果今天仍然坚守“唯物史观”的话,袁教授和张教授本不属于历史的创造者“奴隶”阶级,所以应该作为“臭老九”被放逐,被监禁,被永远剥夺研究和说话的权利。由此看张教授的文章,其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提醒国人:78年真理标准讨论以来的启蒙还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而袁教授所走的路,恰恰就是启蒙的延续。

──《观察》首发(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从台湾亮起来“希望树说好话”中正航站飘善念
我是这样长大的 (上)
我是这样长大的 (下)
甜姐儿指导CPR 成效医级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