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爱新:时代的符号

重读《我向总理说实话》有感

刘爱新

标签:

【大纪元4月11日讯】有这样一个小人物,他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是闻着乡间泥土的芬芳长大的。他也曾满腔热血,踌躇滿志,立志留在基层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可是,现实太残酷太令人失望了。青春、热血、理想、公平无影无踪。农民受再大的苦也讲不出来,而官场中的潜规则依然在运行,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还在制造着谎言、麻木和浮夸。他的思想,他的行动,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他那颗纯洁、善良的心几乎全被撕碎了。

沉默,继续沉默?还是爆发一次,提着自己的脑袋押着自己的“前程”?他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他陷入了深思中……

尖锐现实的不断刺激使他时刻如坐针毡。沉思,痛苦,彷徨,还有委屈……这时,他想到了总理。他终于鼓起勇气向总理写信陈诉农村的真实现状,为受苦的农民大伯大婶兄弟姐妹说几句实在话公道话。是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隔阂,在这个特殊国情下的国度,犹如上九天对下九地那么遥远。

他是个易于激动和动感情的人。当他提笔写下“总理”二字时,泪水顿时溢满了眼眶……

深夜,他奋笔疾书,他的泪珠落在字纸上,晶莹闪光;他感到浑身热血沸腾。他的爱妻静静地看着他,默默地为他祈祷。

他向总理痛陈“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他用冷峻锋利的笔尖戳穿了罩在农村社会悲惨世界表面上的一切虚伪的粉饰:

“盲流如‘洪水’”、“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儿跪在我面前要上学的悲哀场面。我除了失声痛哭外,无法表达我的心情。今年的负担还要加,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少壮去打工,剩下童与孤,又见负担长,惟望天地哭!……”

他强烈疾呼:“要给农民以国民待遇!”

这个小人物就是李昌平,上书总理时他担任着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职务比七品芝麻官还低一阶。但他是个好官,一个良知未泯的好官。他的这封信牵引起一阵改革波澜,然而他因触犯了潜规则,犯了官场大忌,遭来上级同僚的嫉恨和排斥。公开信发表不久他就被迫辞职南下打工。他的那满腔热血和抱负全部化为乌有。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

然而,他的良知,他对土地的挚爱,他对农民的悲悯,通过那封飞往中南海的信件,在社会上涟漪般扩散,深深地打动了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的心。“三农”问题开始进入公共视野,成为全社会无法抹去的话题。他也在2000年底被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南方周末》评为年度新闻人物。他的呐喊在国人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在中国农大、华中科大等高校,听他讲演的学子挤满了阶梯教室,楼道走廊。他们用心谛听着这位农民之子的心声,他们泪流满面,悲悯仁慈之心得到了理性的升华……

一位学者评述道:“一个时代,总会出现一些焦点人物”,像1950年代的梁漱溟、彭德怀,像当今的李昌平、董阳、夏一松,“他们的命运高度地浓缩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资深农业问题专家、经济学家杜润生先生为《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作序毫不含糊地说道:“我们欠农民太多!”

李昌平的呐喊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向国人发出的“危机预警”。而他最终落了一个被迫出走体制之外的下场,无疑是一个悲剧,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矛盾的高度浓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2006年4月10日)

转自《民主论坛》(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苏信文:永远不能放弃的天赋人权——自由
郑涛:世界人民的呼声——END CCP
【网海拾贝】谁是导致台湾兵凶战危的最大祸源?
一个体制内人员自述中共内部乱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