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 入木三分

文敏
font print 人气: 24
【字号】    
   标签: tags: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年轻时并非当代最有名望的书法家,乃至到53岁时,他仍然非常认真地临摹古人碑帖,日日夜夜刻苦勤练,经多年不停歇地勤苦练字,因而腕劲沉稳,笔力遒健,写出的字,真是出神入化。

有一次,王羲之去探望一个朋友,那位友人正巧不在家,于是他走进朋友书房,在茶丌上写上几个字,就走了。后来这家人想把他写的字擦掉,可是却总是擦不净,用水洗也洗不清。王羲之在木板上写的字,木工拿去雕刻时,才发现这木板到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有墨汁呢!

因此后人称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子璠是北朝一位著名的老师,学识品德都很好,教学既认真又负责;他门下
    有一个学生李谧,不但聪明又肯用功,老师教的课业,他不但一一加以熟读,并且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思想。时间一久,李谧有许多精辟透彻的见解都超过了老师。
  •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人们赞美他,说他是天上的神仙降临在人间。当
    然,这位仙人手中写出来的诗,自然是清新高雅、不同凡响。“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出自他一首有名的诗“长干行”。
  • 春秋时候,楚国有个自以为很聪明的人,喜欢凭着自己的感觉做事,不太愿
    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 战国时代的越王勾践所以能灭了吴国,要归功手下的两个大功臣,文的叫范
    蠡,武的叫文种。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能只顾自己而不管别人,遇事应多为别人着想,后人就把这个故事引申为“推己及人”这句成语。
  • 我们赞美某人的作品传神,颇有“画龙点睛”之妙,就是从这里取材的。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在最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传神,我们也会用“画龙点睛”来比喻。
  • 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领士兵要去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够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的奖赏他。”可惜没有一个人能想出好办法。
  • 成语“一诺千金”就是出自这个故事。现在,我们说人家很重视自己的诺言,凡事说得出就做得到为“一诺千金”,用来比喻说话算数,言而有信。
  • 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故事来自公元前六百多年的春秋时代,讲了两个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国家,如何双双走向灭亡的故事,它们灭亡的关键就在于一个人性的弱点被敌人攻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