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导“汉芯”研制造假事件

人气 4
标签: , ,

【大纪元5月15日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采访报导)《纽约时报》星期天对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陈进等人的“汉芯”系列晶片研制涉嫌造假和欺骗事件作了报导。

因在科研中涉嫌造假和欺骗被撤销职务的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等人,谎称他们所研制的“汉芯一号”,能够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演示功能,但是经调查,这款晶片不具备这个功能。

为了在新闻发布会上达到所需要的宣传效果,陈进等人采取调包计,用另外一款晶片进行演示,而这款晶片根本不是他们自己研制的。《纽约时报》说,这一造假事件,使中国和上海处于极端“尴尬”的境地,因为“汉芯”系列一度被宣传为“重大科技突破”。

南京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崔克清说,中国的学术造假现象实际上相当严重,他提醒各界在科技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中增强识别能力—-

崔克清:“实际存在的问题比暴露出的问题多的多,更多的是出现在成果应用到企业或者到实际的产业化的过程中,它根本达不到那个要求。所以有很多技术转让,包括我们国家最知名的一些高校,在转让之间,技术与产品这些方面,出现的问题比较多。”

记者:“崔教授,您认为今后应该怎么克服这些造假现象?有没有什么办法?”

崔克清:“学术上的腐败或造假,这里边直接涉及到职业导德问题,加强高校师资任用的限制,教授、教授,他有个示范作用,‘师德’的问题确实应该提到很高层次上来对待。

在产业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问题,这在转让过程中,学校应当承当这个责任的。另外,也要加强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企业要有辨别能力,不要一听高校那就是好东西。”

“汉芯”系列造假事件的主要当事人陈进曾获美国德州大学博士学位,是所谓“海归派”学者。华人旅美科协名誉会长谢家叶表示,少数海归派学者好像有“浮躁”的毛病—-

谢家叶:“我不否认这些海归学者中有部分人比较浮躁,年纪也比较轻,急功近利,想马上要出成果,因为大气候在那儿。但大部分科学家都蛮好,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一点的。”

谢家叶表示,中国科研界的造假现象,与落实科技兴国策略过程中急功近利的心态不无关系—-

谢家叶:“国内的大环境我说就是急功近利,什么事情都要所谓的立竿见影,比如说创新吧,大家都搞创新,好像创新这东西明天就出来了。大家都急功近利,都要攒钱啊,如果搞科技一开始就为了短期的利益搞来赚钱,那一定会有造假的事情。”

(据自由亚洲电台录音整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加打击假冒伪劣 目标对准中国商品
百名科学家连署公开信关注中国学术造假
“汉芯”证实严重造假 陈进被开除
揭汉芯造假 扈交大院长革职 深喉忧安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