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平湖取代险急峡江 三峡景观今非昔比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5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任纹仪台北特稿)中国长江三峡大坝即将在二十日全线完工,随着水库蓄水量逐渐升高,向以“险急峡江”著称的长江三峡将被“高峡平湖”所取代,不仅生态将遭受重大冲击,自然景观也势将改变,专家忧心,三峡的峡谷景观已今非昔比,而“新三峡”旅游更须警惕商业化炒作。

三峡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则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秭归县三斗坪。三峡大坝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型工程项目,因而引发移民、生态环境、泥沙淤积等诸多问题。

三峡大坝全长两千三百零九公尺,设计高度一百八十五公尺,五月二十日大坝完工后,预计今年十月大坝将进行第二次蓄水,水位将从一百三十九公尺升至一百五十六公尺;而二零零九年工程建成后,水位将达到一百七十五公尺,届时三峡大坝将形成世界最大的水库淹没区。

长江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起自重庆奉节县白帝城,蜿蜒约两千公尺至湖北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沿途地形险峻,山川秀丽,古迹众多,一直深受中外游客欢迎。

不过,一九九零年代旅游机构大肆宣传“告别三峡游”等行程,民众普遍认为蓄水后的三峡将景致不再,因此从二零零三年起,三峡旅游业便一落千丈。

随着三峡大坝将全线建成,三峡地区旅游才逐渐走出前几年的低迷景象,今年可望全面复苏。

统计显示,今年一至四月,三峡大坝坝区接待二十二万多人次的中外游客,较去年同期成长百分之四十三;“五一”长假期间,大坝旅游区共接待中外游客七万一千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七点六;预估今年到三峡大坝参观的游客可望突破一百一十万人次。

中国已故领导人毛泽东曾以词句“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勾画三峡水库的壮丽。事实上,待水库蓄水满位后,三峡的峡谷观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减弱。

不过,无论是中国政府有关单位或三峡工程相关承包公司均强调,三峡两岸山势原本就高拔陡峭,“夔门天下雄”等山峦大多超过一千公尺,即便水位提高,但视觉观感不会相差太多,而且蓄水后,原先一些位置偏僻的风景区将更方便游客探访。

例如,以雄伟闻名的瞿塘峡和以幽深秀丽着称的巫峡,峡谷两岸山峰峰顶海拔在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之间,三峡工程蓄水至一百三十五公尺后,瞿塘峡水位将升高九公尺,巫峡水位将升高十六公尺,西陵峡水位升高四公尺,而三峡峡谷两岸顶端高度超过一千公尺,三峡仍保持典型的高山峡谷景观。

支持三峡建坝的专家表示,大坝完工后,重庆至三峡大坝三斗坪之间长江干流水位最高可抬高约一百一十公尺,今年水位仅提升三十九公尺,百分之八十七的现有景点不会受到影响。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因三峡工程蓄水受淹没影响的旅游景点共三十九处,约占三峡库区旅游景点的百分之十三,全淹景点有二十五处;三十九处受淹没影响的景点中有一级景点十六处,二级景点十一处,三级景点十二处。

为了尽可能保留长江三峡历史景观,中国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措施,期望保护和抢救三峡地区历史文物和古迹。

三峡周边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水库淹没区已查明文物点一千两百多个,从一九九二年起,中国文物部门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预计在二零零九年蓄水完成前抢救完毕;另外,中国还对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古建筑文物拨发专款保护。

其中,“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长约一千六百公尺,有题刻一百六十五段,是目前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

三峡蓄水后,白鹤梁将永远淹没水中,中国文物部门在周围建起巨大的水下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成为世界第一座水下博物馆。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对岸,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祠庙建筑群,古建、碑刻等颇多。二零零二年至二零零三年,中国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整体搬迁,新址在新云阳县城对岸。

此外,当地政府对千年古镇大昌镇和屈原祠等实施整体搬迁,对三面临水的白帝城采取原址保护,成为一座江中岛,而夔州古城(奉节县城)等无法搬迁保护的就只能永埋水底。

专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将形成峡谷及漂流河段三十七处,溶洞十五个,湖泊十一个,岛屿十四个,以及一批具有开发价值的峡谷与溶洞,三峡旅游将形成“分段游”、“连片游”的新格局,乘船沿江游改为“水陆复合游”,新三峡魅力绝对是有增无减。

不过,中国地质专家范晓于今年二月进行一趟三峡之旅,发现几处令人失望的画面,并感受到“三峡的峡谷景观今非昔比”。

他举例说,巫峡上口的扇子碛原是三峡中江面最窄处,枯水时仅宽五十公尺,两岸尖峰夹峙,形成三峡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但如今,“在巫峡上口,一桥飞架,被漆成鲜红色的拱型钢梁极为刺目,新建的公路破坏了峡口左岸的山体原貌,留下了巨大的开挖面和弃渣堆,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山水画被粗暴地划上了几刀。”

范晓于发现,三峡大坝蓄水使得险滩变通途,但船闸的通过能力不足,以及水电站运行造成下游航道混乱或水深不足,又会限制通航,库区航道改善可能被抵销,不利于旅游业发展。

三峡大坝建成后,随之而来的将是库区各地旅游开发热潮。但专家忧心,商业化将对长江三峡文化带来灾难性破坏,有些投资商早已买断一些地区的旅游开发权,许多开发商则极力制造人文景点,盖寺庙,安佛立神,开山凿洞等,极尽宣传之能事。

中国著名作家冯骥才不讳言,以现今中国各地的旅游开发水平,具有七千年历史的长江三峡实在令人担心。

事实上,三峡大坝自规划以来始终存在正反两极意见,大坝虽具有防洪、蓄水、发电等效益,但对于三峡地区悠久的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观来说,无疑是场可怕的“浩劫”。

三峡旅游开发始终离不开长江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地理景观,大坝的完成,虽说是三峡旅游全新风貌的开始,但三峡旅游唯有积极维护旧有古迹与文化,才能为新三峡带来新的旅游前景。

相关新闻
范晓:三期蓄水之前再看三峡
三峡爆干堤崩岸 专家坦承与蓄水有关
王维洛:三峡工程的升船机在哪里?
三峡将再增12坝 传奇峡谷受威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