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垦丁蝾螺下肚 危及珊瑚生态

人气: 10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钟丽华、李立法/综合报导〕到台湾屏东县垦丁观光,很多人喜欢来一盘蝾螺,这一吃,却可能波及珊瑚礁的生态体系。

根据估计,垦丁附近海产店一年要消费上万公斤的蝾螺,但是蝾螺却有专门吃海藻、用来保护珊瑚成长的功能,蝾螺数量一旦锐减,珊瑚礁生态系也就跟着受害。

俗称“苦螺仔”的蝾螺,肉质部分比一般的食用螺鲜美,烹调方式多以川烫处理,然后沾蒜泥酱食用,风味绝佳,深受饕客青睐。

蝾螺锐减 海藻异常生长

由于蝾螺爱吃大型海藻,一旦被滥捕锐减,将使得与珊瑚竞争的大型藻类缺少天敌而成长快速,海藻异常生长会覆盖珊瑚礁,将引起珊瑚白化死亡,因此内政部营建署委托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长期监测垦丁生态,去年特别锁定蝾螺调查。

海生馆发现,垦丁的四十三家海产店中,有三十家贩售蝾螺,平均每家贩售量为六点三至三十点四公斤,估计垦丁地区每个月至少吃掉一百六十二到九百一十二公斤的蝾螺,主要为金口蝾螺与圆蝾螺。

在访查渔民部分,连续调查二十一个月,平均每人每月捕获量为零点五到七十公斤。至于垦丁地区一个月的捡拾量有多少?由于缺乏捡拾者总数资料,尚难估计。但从红柴坑渔民的金口蝾螺努力渔获量由2004年五、6月的每小时四到六公斤,减少到2005年一到6月的一公斤,显示蝾螺已越来越难捡拾。

负责调查的海生馆助理研究员陈明辉博士表示,从海产店、鱼市场、渔民购买蝾螺测量长度并观察判断,与中国蝾螺差异极大;加上蝾螺在海产店一斤只有四百元的价格,与其他螺贝类动辄上千元相较,经济价值较低,不太可能走私来台。换句话说,在垦丁吃得到的蝾螺,应产自当地。陈明辉说,国内食用蝾螺有地区性,主要在东北角、绿岛、兰屿、澎湖、垦丁、小琉球贩售。

海生馆调查发现蝾螺数量变少,渔民和海产店也注意到相同的状况。

陈姓渔民说,蝾螺附着在浅水区的礁岩中,渔民利用退潮时捡拾,以前都是拿回家加菜,后来因为海产店高价收购,渔民转售给店家,赚取外快,但因为人为的采捕加上垦丁海域污染,目前只剩下东海岸的满州一带海域还采得到。垦丁地区几家海产店也说,最近店内已没有蝾螺进货了。

垦管处:警力不足 执法不易

〔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根据国家公园法规定,园区内禁止猎捕行为,海生馆去年调查发现,光是一支钓渔船的渔获,超过八成来自国家公园范围内,非法猎捕行为严重,但垦管处说,在国家公园成立前,当地就有渔业活动,加上警力不足,执法困难。

垦管处表示,国家公园禁止所有猎捕,否则依法处以五千元到一万五千元的罚款。但垦丁国家公园在一九八四年成立之前,当地就有十一处渔港与上百艘竹筏,居民靠此为生,要禁止渔业活动,有实际上的困难。

此外,垦管处说,垦丁国家公园总共三万多公顷,只有三十多名国家公园警察,人力不足。

垦丁海域包括珊瑚礁鱼、蝾螺、海藻、海胆等,都是附近居民喜欢采捕的对象。但国家公园警察队只有三年前因为保护海胆,而被要求积极执法。媒体去年报导垦丁地区一年吃掉三万公斤的珊瑚礁鱼后,垦管处仅在海产店张贴海报,呼吁民众少吃,并没有积极取缔渔民滥捕。

不过,垦管处去年成立后壁湖保护示范区,约一百五十公顷范围内,尝试落实国家公园法,去年保护示范区共取缔二十余件。由于保护成效良好,生物种类与数量增加,计划推行到垦丁其他的海域生态保护区。后壁湖保护示范区以外的地区,去年只开出一张罚单。

保育人士:官员怠惰 导致滥捕

〔记者钟丽华/台北报导〕垦丁国家公园区内滥捕蝾螺严重,威胁珊瑚礁生态系,珊瑚礁学会理事长郑明修说,国家公园警察派驻当地很少调动,已跟居民建立深厚的感情,要他们如何能对违规者开罚?这已非预算、人力不足,纯粹是“做与不做”的问题。

郑明修表示,国家公园的法令相当完备,但现在是执法无法落实,有上述结构性的问题。当地渔民违法采捕,已到明目张胆的地步,但官员卸责、政府怠惰,使得珊瑚礁生态系资源枯竭。他举例说,珊瑚礁学会曾到当地举办活动,民众潜水记录到珊瑚礁鱼就可获得一万元,但至活动截止日,连一万元都没有发出去。

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执行长张泰迪表示,海洋资源应该合理使用,但要如何定义合理的范围,应是政府的责任,只是目前不仅垦丁,连其他重要海域的基本资料都不足,政府也难以限制一年的捕获量。他认为,应该透过教育,让消费者与渔民了解到海洋保育的重要性,给渔业资源喘息的空间,如此不仅周边有“溢出效应”,也才能透过保育带来观光。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