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陈培哲 致力传承人文典范与研究热情

人气: 38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王昶闵/专访)台大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陈培哲(见图,记者王昶闵摄 )以D型肝炎分子病毒学和肝病研究享誉国际,在“沧海一粟”的病毒世界中,钻研奥妙而动人的生命现象,他身怀浓烈的人文关怀与台湾意识,致力于生命科学研究,盼能为台湾留下一点资产。

五十一岁的陈培哲,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也是许多病人口中的良医。他说,自己很享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伴随而来的奖项、名气,都是“身外之物”。就连最近获选中研院院士,他也连忙以“侥幸”带过。

生长于台中沙鹿的陈培哲,由祖父一手带大,祖父从小就要求他与两兄弟每日清晨至家里与邻里公共区域进行打扫。他说,以前会抱怨,后来才明白,这是培养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基于对文史哲的热爱,他一度想考中文系,但因父母反对作罢,最后考上台大医科,念了短短一年,他就想转哲学系,但依旧被家人挡下。

填鸭背诵式的医学教育,曾经令他心中备感煎熬,一直到了大六接触到分子生物学课程,他才豁然开朗。

陈培哲表示,看似抽象、艰涩的生命现象,在分子生物学的架构下,都能获得具体的解释,这门崭新的生命科学,令他大开眼界、兴趣盎然。台大医学系毕业后,短短三年,他就在美国宾州大学取得分子病毒学博士。

他不曾考虑留在国外发展,毕业后,就返台贡献所学。陈培哲对这片土地具有深厚情感,早年他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许多反对运动场合上,“为了追求公平与正义”。陈培哲的台湾意识浓烈,早年还将“台湾独立”当成“兴趣”。

如今,他已不再是基本教义派,不再认为独立建国,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过去二十年来,他深刻体认到,真正重要的不是政治层面,而是台湾作为一个国家,能否找到引以为傲的珍贵文化资产,凝聚民族情感、建立民族自信。

虽然身为一位科学家,但陈培哲更关注文化艺术等人文议题。他认为“科学只是雕虫小技”,只能“修理”身体,却无法修补灵魂;心灵的快乐、丰富、平静,需要的是基本的人文教养,靠的是文化与艺术。

陈培哲认为,台湾的民主政治发展将会逐渐健全,但台湾社会缺乏文化、不重人文的走向,却令他忧心忡忡。现在他所能做的,就是努力将上一代的人文典范与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不断传承下去。

评论